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cpsA基因的海豚链球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 32(1):31-39.DOI: 10.12024/jsou.20210803543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cpsALAMP可视化检测
      摘要 (2756)HTML (1043)PDF 2.24 M (1447)收藏

      摘要:基于荚膜多糖cps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海豚链球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快速检测鱼类养殖中的海豚链球菌。结果表明,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65 ℃反应20 min,镁离子浓度为1.2 mmol/L、dNTPs浓度为0.64 mmol/L、内外引物比例为 16∶1。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检出海豚链球菌,对无乳链球菌和其他14种菌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灵敏度为2.12×10-5 ng/μL,比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0倍;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在模板中存在鱼类基因组干扰下也能正确完成检测。研究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海豚链球菌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视化、灵敏、成本低的快速检测技术。

    • 基于双目视觉的无人补料装置测距技术

      2023, 32(5):1006-1014.DOI: 10.12024/jsou.20230604239

      关键词:自动补料车补料装置目标检测双目测距
      摘要 (250)HTML (106)PDF 7.70 M (643)收藏

      摘要: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研究一种适用于无人补料设备的目标检测及测距技术,设计了高精度的目标检测识别和双目测距方法,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识别定位算法平均准确率为99.53%,双目相机在距离补料装置40~90 cm时,测距相对误差为0.59%~1.26%,可以有效辅助近距离定位补料装置,较好地满足了补料装置与料仓的对接功能要求,对提高补料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基于YOLO的贻贝检测算法

      2023, 32(5):1015-1023.DOI: 10.12024/jsou.20230604238

      关键词:贻贝目标检测注意力机制损失函数解耦头
      摘要 (366)HTML (318)PDF 6.28 M (754)收藏

      摘要:基于YOLO的贻贝(Mytilus edulis)识别与检测技术,是实现贻贝分级、分苗等作业环节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然而,贻贝因外部特征不够清晰明确,给识别准确率的提高带来了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贻贝目标检测模型(CST-YOLO)。该算法融合CoordAttention注意力机制,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采用S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以减少边界框回归损失,提高模型的检测速度;将Head替换为改进的解耦头TSCODE Head来提高检测准确率。并在自制的贻贝数据集上进行算法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相比YOLOv5算法,CST-YOLO算法的准确率P提高了0.428%,mAP_0.5:0.95达到92.221%,提高了1.583%。实验表明CST-YOLO算法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贻贝目标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有助于机器视觉技术在贻贝养殖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 融合通道剪枝与ByteTrack的轻量化金枪鱼渔获数量实时检测

      2023, 32(5):1080-1089.DOI: 10.12024/jsou.20230604241

      关键词:金枪鱼数量通道剪枝ByteTrack实时检测YOLOv5多目标追踪
      摘要 (279)HTML (397)PDF 4.03 M (682)收藏

      摘要:自动准确收集渔业捕捞数据是电子观察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跟踪的不稳定性,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量自动估计在实践部署中仍存在挑战。本研究设计了一个轻量级计数网络对渔船上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实现对金枪鱼渔获物的实时跟踪和计数。本研究选择YOLOv5s作为基准网络,首先采用通道剪枝算法对YOLOv5s的主干网络进行修剪,结果表明,剪枝后的模型检测精度mAP0.5~0.95达到68.8%,CPU下检测速度为16.5帧/s(FPS),与原始模型相比,检测效果基本不变,模型的参数量、模型大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67.2%、66.4%和42.5%,检测速度提高了33.1%。其次,利用ByteTrack算法实现了多目标的实时跟踪,优化了计数区域形状,解决了被跟踪金枪鱼身份(ID)跳变导致的计数偏差问题,10个视频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计数准确率为80%,视频处理速度为50.7帧/s,满足工业级实时检测要求。综上,该模型具有轻量化、高精度、实时性等优点,可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对延绳钓捕捞结果的实时监控,为实现渔业自动化提供思路。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含量

      2022, 31(1):181-190.DOI: 10.12024/jsou.20201203260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前处理方法优化仪器检测条件优化
      摘要 (4512)HTML (355)PDF 2.00 M (2217)收藏

      摘要:建立了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方法。用0.22 μm PP滤膜过滤水样,Poly-Sery HLB固相萃取柱对200 mL水样进行富集处理,以质量分数为10%的甲醇水溶液淋洗HLB柱以去除表面杂质,随后抽真空,再用4 mL纯甲醇溶液洗脱HLB柱。取洗脱液上机检测,以质量分数为0.1%的甲酸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采用ACQΜITY ΜPLC BEH C18色谱柱对洗脱液进行分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碎片离子m/z=80,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PFOS在0.01~50 μg/L范围内线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为0.25 μg/L。方法加标回收实验添加浓度0.2、2.0和20 μg/L,PFOS加标回收率为82.1%~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4%~5.64%。采集湖泊及养殖虾塘进出口水样进行测定,其PFOS含量均低于检出限,其中,湖水加标回收率为84.75%~112.2%,RSD<5.62%,养殖塘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1.7%~118.6%,RSD<7.51%,实验所建方法可方便准确地检测水中PFOS含量。

    •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珠江河口鱼类种类组成

      2022, 31(6):1423-1433.DOI: 10.12024/jsou.20210603476

      关键词:环境DNA(eDNA)珠江河口物种检测鱼类多样性
      摘要 (2198)HTML (409)PDF 4.25 M (1254)收藏

      摘要: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珠江河口区的鱼类组成进行初步探究。采用线粒体12S部分序列作为条形码标记,对采自珠江口伶仃洋7个采样点的水样滤膜DNA进行扩增,共获得有效序列26 777条,聚类得到35种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经比对共检测出35种鱼类,隶属于9目20科29属。其中,30种鉴定到种水平,5种仅鉴定到属水平。在7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到9~31个种类,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鲈形目,共22种。在A和F点检测到易危(Vulnerable)物种——迈氏条尾(Taeniura meyeni)。通过与珠江河口不同海域的两项类似的研究对比发现,研究区域、样品采集策略和采用的条形码标记的不同使得检测到的鱼类种类的数量和组成上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珠江河口伶仃洋鱼类种类组成调查,可以作为传统调查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河口区鱼类多样性调查和研究。

    • 渔用麻醉剂在鱼类麻醉保活运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 30(1):189-196.DOI: 10.12024/jsou.20200202926

      关键词:麻醉剂保活运输麻醉剂检测技术
      摘要 (3062)HTML (354)PDF 919.05 K (2330)收藏

      摘要: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可以品尝到各地鲜活鱼类的需求,鱼的保活运输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运输损伤、提高运输存活率,麻醉保活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4种常见渔用麻醉剂在鱼类麻醉保活运输中的应用,讨论影响麻醉保活运输存活率效果的主要因素、麻醉剂对鱼体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麻醉剂残留的检测技术,并概括了现阶段麻醉保活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针对渔用麻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水产品的麻醉效果以及对鱼体生理生化的影响,针对鱼肉风味影响方面的研究少。新型渔用麻醉剂和针对麻醉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基于仿生航行器的养殖水环境要素检测分析系统设计

      2020, 29(5):650-660.DOI: 10.12024/jsou.20191102858

      关键词:水质检测仿生航行器多频简谐合成运动插值处理切片分析
      摘要 (2442)HTML (303)PDF 5.46 M (1992)收藏

      摘要:现阶段我国水质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布设固定监测点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受到限制,制造成本高,数据量相对较少,且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程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养殖水环境检测系统,加强对养殖水环境的治理。此智能移动平台为仿生蝠鲼航行器,基于具有遍历性与不相交性的多频简谐合成运动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可搭载温度、pH等水环境要素检测传感器。利用MATLAB对检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生成目标环境的3维切片图,智能检测水环境要素整体分布情况,根据要素种类选择查看要素数值的最大区域和最小区域。此系统可应用于普通水产养殖水环境的要素检测,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 高通量基因芯片在压载水中检测致病菌的应用

      2018, 27(3):431-437.DOI: 10.12024/jsou.20180310010

      关键词:高通量芯片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压载水
      摘要 (2821)HTML (329)PDF 2.04 M (2097)收藏

      摘要:在口岸压载水检测中发现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给公共卫生和口岸生态环境带来极大风险。目前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细菌的培养及生化鉴定、荧光PCR等方法,但是不能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本研究针对一种能检测12种食源致病菌的芯片进行了应用研究,用参比菌株和实验室自分离的菌株检测该芯片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芯片的特异性良好,在所检测的菌株之间无交叉反应。在DNA水平上可以检测到110~7 000 copy的DNA分子,在菌裂解液的水平上可以检测到104~105 copy数目的菌体,样品添加实验证明1 cfu/mL的菌浓度就可以通过增菌后芯片检测到。该芯片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研究证明该芯片的灵敏度比PCR水平略低,但是其具备高通量、快速、准确,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口岸压载水中携带食源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 基于国际公约要求的压载水生物检测技术

      2018, 27(3):460-467.DOI: 10.12024/jsou.20171210006

      关键词:压载水检测生物技术
      摘要 (2542)HTML (353)PDF 729.85 K (2294)收藏

      摘要:《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D-2排放标准对排放压载水中10~50 μm生物、大于等于50 μm生物、大肠埃希氏菌、肠道球菌和霍乱弧菌的活体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各国已重视并针对压载水处理做了大量研究,但如何对压载水中活体生物开展有效检测,尤其是快速检测尚存在问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如显微镜观察法、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MPN法、平板法等,以及几种方法的原理、使用特点和在压载水快速检测中的限制性。基于快速、准确、样品消耗量小、自动程度高的特点,流式细胞术法是目前最适合发展用于港口压载水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公约未对排放压载水中孢囊的数量有详细规定,相应的研究也很少,但孢囊对压载水排放地生态系统潜在破坏性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对孢囊方面的研究。

    上一页1234
    共4页3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