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7, 26(3):0-0. DOI: 10.12024/jsou.20170300

      摘要 (2780) HTML (0) PDF 242.77 K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水产生物技术
    • 温度与光照周期对公子小丑鱼幼鱼生长及相关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7, 26(3):321-329. DOI: 10.12024/jsou.20160301699

      摘要 (4198) HTML (175) PDF 856.86 K (3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周期对公子小丑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成活率、饵料转化率及生长率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50 d后幼鱼肝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Ⅰ型(Growth hormone receptor 1)、生长激素受体基因Ⅱ型(Growth hormone receptor 2)、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光照周期对公子小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影响显著。幼鱼的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在温度27℃时最大,22℃次之,17℃、32℃较低;光照周期方面,幼鱼的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在 24L:0D组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周期组。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幼鱼肝脏各生长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温度27℃时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光照周期方面,各基因在 24L:0D时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周期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公子小丑鱼幼鱼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光照周期为 24L:0D。

    • 七彩神仙鱼Vasa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7, 26(3):330-338. DOI: 10.12024/jsou.20161001877

      摘要 (4058) HTML (170) PDF 3.60 M (3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源自DEAD-box家族的Vasa基因是生殖细胞的分子标记之一。本研究克隆了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Vasa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Vasa 基因cDNA序列共2 370 bp,其中5'UTR占123 bp,3'UTR为279 bp,ORF编码655个氨基酸,长1 968 b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七彩神仙鱼的Vasa基因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同源性最高。半定量分析表明,Vasa基因在成熟七彩神仙鱼的性腺中特异表达,在其它组织中无表达信号。qRT-PCR结果显示,Vasa在七彩神仙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及出膜后50日内均有表达。在受精卵至囊胚期阶段,Vasa基因表达持续增加,在囊胚期至孵化期阶段,表达持续降低。在仔鱼阶段,Vasa分别在25日龄和40日龄出现了最低和最高表达量。繁殖前后比较发现,繁殖前的精巢组织中Vasa表达量比繁殖后的表达量低,而卵巢恰好相反。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七彩神仙鱼的性分化、生殖细胞分子标记及其发育提供参考。

    • 金鱼Tgf2转座酶的原核表达及其DNA结合活性

      2017, 26(3):339-347. DOI: 10.12024/jsou.20161001881

      摘要 (3717) HTML (247) PDF 2.34 M (2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鱼Tgf2转座子基因属于Hobo/Activator/Tam3(hAT)超家族,其编码的活性转座酶能在多种鱼类转座中介导基因插入及诱变,因此在鱼类重要性状主控基因的筛选、功能解释及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鉴于Tgf2转座酶基因(JN886591)存在众多稀有密码子,本研究依据大肠杆菌对密码子的偏好性,对金鱼Tgf2转座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所得Tgf2转座酶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该大肠杆菌细胞在培养温度37℃、OD600≈0.5时用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即菌体中含有8.8%的重组蛋白,上清液中含有4.0%重组蛋白。采用亲和层析纯化从菌体上清液中分离得到分子量约70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经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其为重组Tgf2转座酶。进而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研究转座酶的DNA结合活性,结果表明:所得重组Tgf2转座酶能识别并结合含Tgf2转座子特异性亚末端重复序列的DNA探针,即启动转座。采用原核表达体系高效获得重组Tgf2转座酶,为其作为工具酶应用于鱼类生物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 静水压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研究

      2017, 26(3):348-352. DOI: 10.12024/jsou.20160901869

      摘要 (3134) HTML (226) PDF 929.37 K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诱导方法,促进双斑东方鲀产业健康发展,采用静水压法,探讨了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起始时间、压强大小和处理时间长度等的最适诱导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8~20℃时,授精后5 min,采用10~15 Mpa的压强、5~7 min的处理时间的静水压诱导条件,可获得96.67%以上的三倍体诱导率,孵化率亦能达77%以上。本文首次建立了双斑东方鲀的三倍体苗种静水压诱导法,获得了高效的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诱导流程,并为其他东方鲀类的生产性三倍体诱导研究提供了参考。

    • >鱼类分类学
    • 远东拟隆头鱼的物种厘定及重新描述

      2017, 26(3):353-357. DOI: 10.12024/jsou.20160901853

      摘要 (3397) HTML (188) PDF 871.28 K (2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远东拟隆头鱼Pseudolabrus eoethinus (Richardson,1846)曾为日本拟隆头鱼P. japonicus (Houttuyn,1782)的同物异名。由于这2 种拟隆头鱼外部形态十分相似,导致其分类上的误鉴,目前部分文献中仍存在同物异名。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的远东拟隆头鱼标本重新进行了形态描述,并与日本拟隆头鱼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远东拟隆头鱼头部具1条自口角稍前向后经眼下缘伸达胸鳍基部的弧状纹线,侧线鳞孔纹为2次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8,背鳍鳍棘间无黑斑等特征,可与日本拟隆头鱼(头部纹线较为平直、后端不达胸鳍基部,侧线鳞孔纹为3次以上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5,背鳍第3-6鳍棘间具有1黑斑)相区别。

    • 中国小黄黝鱼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研究

      2017, 26(3):358-365. DOI: 10.12024/jsou.20160501770

      摘要 (3784) HTML (185) PDF 2.21 M (3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是广布于中国长江及北方各水系的一种小型淡水虾虎鱼类。本研究采集了来自松花江(哈尔滨)、辽河(沈阳)、海河(北京)、黄河下游(濮阳)、高邮湖、长江水系(邵阳资水、洪湖、荆州、靖江市、巢湖、太湖、郎溪、洞庭湖)和云南腾冲的88个样品。通过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的变异研究小黄黝鱼不同地理种群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化。Cyt b和D-loop的序列串联共得到63个单倍型,133个变异位点。AMOVA、SAMOVA、网络图以及贝叶斯建树分析结果都支持将其分为邵阳资水种群(A种群)、太湖种群(B种群)、其他地区种群(C种群)3个差异较大的分支,其中C 种群又大致可以分3个子种群。错配分布分析表明靖江(Fu's FS:-4.119,P=0.009)和洪湖(Fu's FS:-2.814,P=0.016)两地的种群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

    • >水产养殖
    • 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

      2017, 26(3):366-375. DOI: 10.12024/jsou.20160501768

      摘要 (3213) HTML (193) PDF 1.16 M (3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原位式和异位式的模式下,利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 BFT)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120 d。罗非鱼原位组(对照组)和异位组(实验组)初始体质量为(19.76±2.44)g和(21.01±1.23)g,初始养殖密度为(2.63±0.33)kg/m3和(2.80±0.17)kg/m3,实验结束实验鱼体质量分别达到(306.21±18.64)g和(338.49±19.35)g,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3.29±0.83)kg/m3和(37.99±2.34)kg/m3。结果表明养殖前期两组中氨氮、亚硝氮均有明显积累,但中后期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维持在3 mg/L和2 mg/L以下,两组硝氮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累积,实验组水质变化较对照组更稳定。两组实验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实验鱼胃蛋白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终末活性略低于初始活力;对照组鱼体肠组织中的胰蛋白酶活力在整个养殖期间都高于实验组。两组胃脂肪酶活力和肠脂肪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著差异。实验通过研究两种生物絮凝模式下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为生物絮凝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国产鱼粉饲料中添加卵黄抗体、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中华鳖生长和摄食偏好的影响

      2017, 26(3):376-382. DOI: 10.12024/jsou.20160801848

      摘要 (4381) HTML (201) PDF 1.10 M (3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国产鱼粉配合添加剂完全替代进口鱼粉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生长和摄食偏好的影响,本次实验共设6组软颗粒饲料,分别为进口鱼粉组(67%,IFM),34%国产鱼粉+32%进口鱼粉组(DFM+IFM),67%国产鱼粉组(DFM), 67%国产鱼粉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2%卵黄抗体组(DFM-Y)、0.05%丁酸钠(DFM-S)组和0.05%枯草芽孢杆菌组(Bacillus subtilis,DFM-B),饲养中华鳖稚鳖60 d,并分别于第15、30和60天计算相对增重率和成活率。同时,在6种软颗粒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的La2O3、Dy2O3、Sm2O3、Nd2O3、Yb2O3和Y2O3等稀土元素,等量混合投喂后,结合饲料和粪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考察中华鳖稚鳖对不同饲料的摄食偏好。结果表明,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不影响中华鳖的成活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较DFM组可全程显著提高中华鳖生长,在30 d时较进口鱼粉无显著性差异,卵黄抗体和丁酸钠在前15 d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与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相比,二者混合后更易提高稚鳖食欲,在全国产鱼粉饲料中添加卵黄抗体、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会对稚鳖产生促摄食作用;稚鳖对饲料的初始摄食偏好与生长无对应关系,说明摄食不是影响生长的决定因素。

    • 不同蛋白水平下添加抗菌肽对赤点石斑鱼影响的研究

      2017, 26(3):383-391. DOI: 10.12024/jsou.20160801839

      摘要 (3480) HTML (190) PDF 887.66 K (2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44%,48%,52%)和抗菌肽浓度(0.01%,0.02%)对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分别为:D1 (44%,0.01%),D2 (48%,0.01%),D3 (52%,0.01%),D4 (44%,0.02%),D5(48%,0.02%),D6(52%,0.02%)。每组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如下:一定范围内,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随蛋白水平和抗菌肽浓度增加,D5组显著高于D1组(P<0.05)。形态学指标,D6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肠系膜脂肪(IPF)显著低于D5组(P<0.05)。同一蛋白水平下增加抗菌肽浓度可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随蛋白水平和抗菌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D3和D5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5组胰蛋白酶高于其他组(P<0.05),D1组过氧化物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抗菌肽浓度增加,胃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且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48%蛋白水平下添加0.02%抗菌肽可以提高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降低饲料系数。

    • 注射四联疫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在草鱼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2017, 26(3):392-399. DOI: 10.12024/jsou.20161101899

      摘要 (3064) HTML (189) PDF 838.11 K (2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草鱼抗病害能力,并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在中山市东升镇北洋水产养殖场选用12口池塘开展注射草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三联灭活疫苗与病毒性出血病冻干疫苗相混合的四联苗,并联用有益微生物的示范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四联疫苗后草鱼的抗体效价在D7时即可检测到,D30时达最高值,D90时仍维持该水平;注射四联疫苗组草鱼的免疫原性比空白对照组提高,平均成活率提高29.7%(P<0.01),平均免疫保护率为90.9%;使用有益微生物在改良水质、优化养殖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可提高草鱼平均存活率7.9%(P<0.05);疫苗与有益微生物制剂联用组草鱼的平均成活率提高31.7%(P<0.01),获得免疫保护率达96.6%;四联苗组、有益微生物组、四联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组的日增重、净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对照组提高,饵料系数降低,3个试验组草鱼的收益比对照组分别增加875、1854、2255元(P<0.05)。上述试验结果证明,草鱼四联疫苗与有益微生物联用的养殖效果最佳,既可增强鱼体抗病害能力,提高存活率,促进生长,又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具有良好的协同效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 罗红霉素对中国圆田螺ERND酶活性的影响

      2017, 26(3):400-405. DOI: 10.12024/jsou.20160701822

      摘要 (3238) HTML (173) PDF 1.01 M (2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量使用的罗红霉素等抗生素会经不同途径流入水体,溶入沉积物,造成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文将底栖动物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暴露于罗红霉素中,分别检测其胃、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组织中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来监测沉积物中抗生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圆田螺主要组织微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 P450 亚型活性,但它们在中国圆田螺内的分布和活性不存在组织和器官差异性。连续给药2 d后中国圆田螺的肝脏、肾脏、胃和卵巢肌肉组织中的ERND的活性都会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到第3天达到最高点,第4天却开始下降。其总体趋势是先促进后抑制,但不同浓度的罗红霉素引起的影响差异并不大。从对照组和各个实验组田螺的存活状况看来,罗红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对中国圆田螺没有致死效应,但本实验所使用的250倍环境浓度、500倍环境浓度以及750倍环境浓度已经可以对田螺各组织中ERND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 >水域环境与保护
    • 不同密度的大型溞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2017, 26(3):406-414. DOI: 10.12024/jsou.20160901871

      摘要 (3397) HTML (187) PDF 1.02 M (2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了解在不滤出原水中浮游动物的条件下,不同密度的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浮游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控藻效果最佳的大型溞添加密度。于2016年5月进行了大型溞添加模拟实验。实验设一个对照组(C0)和C1、C2、C3、C4 4个处理组,大型溞的添加密度分别为0、5、15、25、50 ind/L,每个实验组设3个平行,实验期1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处理组(C1和C2)和高密度处理组(C3和C4)均可抑制藻类密度,后者最为明显。(2)大型溞摄食优先选择绿藻和粒径介于20~30 μm的藻类。(3)大型溞对原水中的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剑水蚤、轮虫和原生动物均有抑制作用,在本文所设密度范围内,添加的密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除原生动物),从而间接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4)当添加的大型溞密度为25 ind/L时,控藻的效果最佳,实验4 d后,藻类密度降至最低,约下降至原来的24.9%。

    • pH和盐度对大型溞心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

      2017, 26(3):415-421. DOI: 10.12024/jsou.20150401415

      摘要 (4228) HTML (268) PDF 1.85 M (3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日龄和12日龄大龄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个pH(4~11)和8个盐度(1~8)水平对其心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两种生长期大型溞对pH和盐度值变化的响应都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对碱性水体的适应性大于酸性水体。幼龄溞和大龄溞的最适pH范围分别为6~8和7~9,最适盐度分别为2和3,幼龄溞对pH和盐度变化较大龄溞敏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低于大龄溞。幼龄溞在pH为10、盐度为5时心率分别为372.1±15.1和365.3±10.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心率高于大龄溞,但适应范围较大龄溞窄。在pH为8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上升不显著(P>0.05),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大龄溞在pH为9时规律相同。在盐度为2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显著增大(P<0.05),摄食率增加极显著(P<0.01),大龄溞在盐度为3时有同样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期大型溞的最适pH和盐度不同,应合理调整pH和盐度,促进产量最大化。

    • 固定化藻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及固定化条件优选研究

      2017, 26(3):422-431. DOI: 10.12024/jsou.20160701837

      摘要 (3909) HTML (347) PDF 1.01 M (3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菌藻固定化体,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hick)、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和海藻酸钠、CaCl2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法等方法,研究了菌藻固定球的制备方法与条件,比较分析了固定化菌藻球对养殖废水的净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蛋白小球藻和光合细菌的最适条件为2%海藻酸钠与6%氯化钙交联24 h。养殖废水中,藻菌固定球在1~4 d对PO43--P去除率显著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光合细菌(P<0.05),在5~8 d对NH4+-N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后两者。固定化菌藻球在24℃对磷和氮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4%和95%。本研究表明,合理的固定和使用菌藻结合体可显著提高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率,使用藻菌固定化球净化养殖废水比单独使用菌类或藻类效果更好。

    • 2015年东海区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

      2017, 26(3):432-439. DOI: 10.12024/jsou.20160801846

      摘要 (4353) HTML (185) PDF 1.15 M (3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 2015 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季节在东海区标准断面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对5项营养盐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表层、10 m层、底层的含量变化及其随季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含量均值最高都在底层,几乎都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趋势。2015年东海区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于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含量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夏季 > 春季,硅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夏季 > 冬季 > 秋季 > 春季。东海营养盐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往往受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同时控制,浓度大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变化趋势。

    • >渔业资源与管理
    • 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应用

      2017, 26(3):440-449. DOI: 10.12024/jsou.20160701826

      摘要 (7609) HTML (722) PDF 891.71 K (6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需要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由于卫星遥感能大面积、长时间、近实时地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回顾了卫星遥感数据在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渔情预报、鱼类栖息地分类与保护、渔船监测、渔业安全、渔具渔法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在这些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相关学者了解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西北太平洋柔鱼BP神经网络渔场预报模型比较研究

      2017, 26(3):450-457. DOI: 10.12024/jsou.20160501781

      摘要 (4185) HTML (1008) PDF 925.86 K (3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柔鱼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经济种类。研究根据1995-2001年7-11月采集的鱿钓生产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包括经纬度、表温(SST)和海平面高度距平(SSHA),分别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中心渔场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经纬度、海洋环境因子作为输入因子,分别以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输出因子,采用4-3-1和4-2-1两种模型,共4种方案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进行预报,并以拟合残差最小的模型作为最优预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7-11月各月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均以4-3-1模型为最优,但7、8月最优预报模型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9、10、11月最优预报模型以CPUE为输出的4-3-1模型,总体平均误差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为最小。研究认为,CPUE和捕捞努力量作为中心渔场预报指标有差异,以捕捞努力量为输出的4-3-1模型较合适作为柔鱼渔场预报模型。

    • 南海北部陆架区短蛸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7, 26(3):458-464. DOI: 10.12024/jsou.20160901860

      摘要 (3300) HTML (171) PDF 1.11 M (2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5年8-10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62尾短蛸样本,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短蛸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24~67 mm,平均胴长为43.2 mm,优势胴长组为35~50 mm,占样本总数的70.9%;样本的体质量范围为9~124 g,平均体质量为37.0 g,优势体质量组为13~52 g,占样本总数的83.8%。不同海域短蛸的胴长和体质量组成不同,北部湾海域的样本个体要小于南海北部海域。回归分析表明,短蛸的胴长与体质量的生长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0.66:1;不同海域的样本性腺成熟度组成不同,南海北部海域的样本以成熟个体为主,占比66.44%,而北部湾海域的个体几乎都处于未成熟阶段;样本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91.4%,胃含物主要以甲壳类为主。

    • 美国地区渔业管理委员会的决策机制探究

      2017, 26(3):465-472. DOI: 10.12024/jsou.20160601813

      摘要 (3192) HTML (160) PDF 816.24 K (2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200海里渔业管辖权的主张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迫于世界形势的发展,1976年美国宣布建立200海里渔业保护区,因渔业管理所需,遂在其沿海3~200海里内建立了8个地区渔业管理委员会。地区渔业管理委员会属于半官方机构,其成员主要是在渔业保护和管理、商业性或娱乐性捕捞方面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和实践的个人。该机构的建立,使得美国的渔业管理由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向由政府和渔业利益相关者团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本文对地区渔业管理委员会建立的历史背景、职能、组织和决策程序进行分析,并对其渔业决策方式进行探讨,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提出我国应从建立科学规范的渔业决策程序、健全渔业决策科学支撑机制、建立保障公众参与渔业决策的途径这几个方面切实改进我国渔业管理决策机制。

    • >水产信息学
    • 水产品活体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2017, 26(3):473-480. DOI: 10.12024/jsou.20161001888

      摘要 (3812) HTML (158) PDF 1.80 M (2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些年来消费者对水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要求越来越高,活体运输成为有效的保鲜方式之一,但国内水产品的活体运输技术存在着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监控因素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水产品活体运输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对运输车箱内水环境的温度、pH、溶解氧等水质环境参数和视频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构建了底层传感器检测与控制、监控中心数据处理、远程终端管理的三层物联网结构,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水产品活体运输的远程智能监控。该系统通过LabVIEW软件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界面,不仅可以实时显示运输过程中水产品的各水质环境参数及车内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还建立了水产品数据库,可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经过小型罗非鱼活体运输车辆的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