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6, 25(5):0-0.

      摘要 (2515) HTML (0) PDF 175.54 K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水产生物技术
    • 克氏原螯虾泛素结合酶E2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6, 25(5):641-651. DOI: 10.12024/jsou.20160301702

      摘要 (3938) HTML (0) PDF 3.94 M (3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泛素结合酶E2r基因在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得到了cDNA全序列,命名为Pc-UBE2r。该基因序列全长为3 671 bp,包含泛素结合酶的特有结构域,以及半胱氨酸残基活化位点。开放阅读框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约为27.6 ku。BLAST比对发现,克氏原螯虾UBE2r基因与节肢动物UBE2r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c-UBE2r基因与日本囊对虾聚为一枝。qRT-PCR研究表明,Pc-UBE2r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卵巢中,Pc-UBE2r基因的表达量在未发育期最低,在卵黄发生前期表达量快速增长,随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在精巢中,Pc-UBE2r基因的表达量在精母细胞发生期达到最高水平。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c-UBE2r基因在卵巢中均匀分布在未发育期的卵母细胞细胞质中,随后逐渐迁移到卵母细胞细胞核以及滤泡细胞周围。在精巢中,Pc-UBE2r基因主要分布在精母细胞的周围。组织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发现,UBE2r蛋白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综上所述,我们推测Pc-UBE2r基因在克氏原螯虾配子发生和性腺发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虾蟹类性腺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 急性操作胁迫对美洲鲥亲鱼血清生化指标及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 25(5):652-658. DOI: 10.12024/jsou.20151201621

      摘要 (3879) HTML (0) PDF 915.72 K (2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急性操作胁迫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亲鱼血清生化指标及鳃和肝组织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 mRNA水平的影响。采用空气暴露方式对美洲鲥亲鱼进行了急性操作胁迫。实验设定应激零点对照组和15 s、30 s、60 s 3个操作强度实验组,操作后采样,测定皮质醇(COR)、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K+、Cl-、Ca2+以及鳃、肝HSP70 mRNA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OR、ALT、AST、GST、LZM、SOD、MDA、GLU、TG、TC、TP、K+和Ca2+均有显著增加(P<0.05);CAT和T4出现显著下降(P<0.05);T3、Na+和Cl-未见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显著变化表明,急性操作胁迫下美洲鲥亲鱼的肝脏、心脏损伤指标显著升高,表明肝脏以及心脏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鳃HSP70 mRNA水平未有显著变化(P>0.05),肝HSP70 mRNA水平在15 s、30 s和60 s空气暴露组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急性操作胁迫可以提高肝脏HSP70 mRNA水平。

    • 福尔马林固定匙吻鲟样本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

      2016, 25(5):659-667. DOI: 10.12024/jsou.20160301698

      摘要 (3327) HTML (0) PDF 1.05 M (2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鱼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中,常常会碰到样本难以采集而博物馆中保存的大量标本又因经过福尔马林处理而无法利用的难题,比如:鲟形目鱼类。为了研究鲟鱼的系统分类,获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我们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样本用福尔马林进行不同时间的固定 (1 h、1 d、3 d、10 d、30 d 和150 d ),采用提取古 DNA 的方法获得样本的 DNA,以新鲜匙吻鲟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诱饵(Baits),通过靶基因富集“钓取”固定样本中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 Illumina 测序,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处理 1 h、1 d、10 d、30 d、150 d 的匙吻鲟样本测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均为 16 524 bp,覆盖率为 100%,目标序列占总数据的比率均大于 45%,错误率均为 0。另外,采用 Q-ratio 方法检测固定时间对 DNA 片段化的影响:前端引物保持不变,设计 4 种右端引物分别进行 PCR 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分别为 41、129、305和 650 bp。结果前3组引物在各样本 DNA 中均扩增成功,650 bp 片段引物仅在固定 1 h的样本 DNA 中扩增成功;固定时间越长,各组引物所得到的 Q-ratio 值(不同长度扩增片段和41 bp 扩增片段的比值)越低,DNA 片段化程度越大。此研究结果可为提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 DNA 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 >水产养殖
    •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群体选育第三代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性能评价

      2016, 25(5):668-674. DOI: 10.12024/jsou.20160201653

      摘要 (3598) HTML (0) PDF 1.36 M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群体选育、养殖实验和定期采样的方法,比较了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选育群体第三代(G3)和非选育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成活率、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分布比例和产量,结果显示:(1)二龄早熟雌体在7-8月和9-10月的增重率(WGR)及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二龄晚熟雌体(P <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晚熟群体在7-10月总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整个实验期间3群体的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对照组> 早熟G3> 晚熟G3(P> 0.05);(2)二龄早熟和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接近,但二龄晚熟群体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扣蟹;二龄早熟群体G3最终扣蟹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晚熟扣蟹,对照组居于两者之间,3组扣蟹产量高低顺序为:早熟G3> 晚熟G3> 对照组;(3)就扣蟹体质量分布而言,3群体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小于3 g和3~6 g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晚熟G3在小于3 g和3~6 g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比例最高。综上,二龄早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具有生长速度快、扣蟹平均体质量大和单产高的优点,二龄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G3在扣蟹养殖上均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

    • 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蜕壳与积温关系的研究

      2016, 25(5):675-683. DOI: 10.12024/jsou.20160101637

      摘要 (3076) HTML (0) PDF 1.11 M (3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904),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多项式y=33.336x2-115.05x+196.14(R2=0.997 8);特定生长率随有效积温的变化曲线最接近幂指数增长关系y=20.926e-0.005xR2=0.933 3);累计有效积温对壳长、壳宽、体高的相关性极为显著,壳长、壳宽、体高随累计有效积温的增长均呈幂指数增长关系。

    • 水温及其波动对海膜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2016, 25(5):684-691. DOI: 10.12024/jsou.20160301686

      摘要 (3216) HTML (0) PDF 914.93 K (2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水温(17、21、25、29、33 ℃)及不同变温幅度[(25±0)、(25±2)、(25±3)、(25±4)、(25±5) ℃]下海膜的生长及光合色素、POD、SOD、MDA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海膜在17~29 ℃范围内都能生长,在25 ℃以及±2 ℃变温下有最大的日相对生长率。当温度高于29 ℃时,藻体变软颜色变淡,高于33 ℃藻体局部变白溃烂。(2)海膜在低于25 ℃条件下生长,其POD、SOD和MDA值变化不明显;而29 ℃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随时间升高很快,33 ℃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先升高,从第5天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藻体受到胁迫较严重,发白溃烂,细胞受损。(3)与25 ℃恒温相比,±4和±5 ℃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5 ℃﹥±4 ℃,±2、±3 ℃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变化幅度不大,(25±2) ℃﹥(25±3) ℃﹥25 ℃,说明海膜对小范围的温度波动有一定适应性,变温幅度越大,对海膜的胁迫越大。

    • 温度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生长及油脂特性的影响

      2016, 25(5):692-699. DOI: 10.12024/jsou.20160301716

      摘要 (3612) HTML (0) PDF 876.39 K (2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耐污微藻净化污水并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是当前微藻开发应用的热点。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20、25、30、35和40 ℃)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为7 d。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绿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峰值均在35 ℃,分别为3 604×104 cells/mL和0.92 g/L。对采收的藻细胞脂肪蓄积及特性分析表明,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其峰值也出现在35 ℃,分别为23.67%和21.65 mg/L。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藻细胞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持续下降。从微藻生长并耦合生物柴油生产的角度考虑,该耐高氨氮绿球藻株的适宜培养温度为30~35 ℃。

    • >水产营养与饲料
    • 大菱鲆鱼体脂肪累积调节方法研究

      2016, 25(5):700-709. DOI: 10.12024/jsou.20160301711

      摘要 (2999) HTML (0) PDF 863.00 K (2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摄食生长实验来研究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及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脂肪累积的影响。实验对照组(C)含有30%的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牛磺酸处理组(HT)使用植物蛋白替代对照组的一半鱼粉后添加0.8%牛磺酸,高植物蛋白饲料+牛磺酸+水解鱼蛋白处理组(HTPH)在HT饲料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水解鱼蛋白替代7%的饲料鱼粉。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每组4个重复。与对照组或HT组相比,HTPH组显著降低了鱼体的中性脂和肝体比。与对照组相比,HT及HTPH组均显著升高了鱼体水分含量,降低了肝脏总脂和中性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肌肉总脂及极性脂仅在HTPH组显著降低。HTPH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脂肪酸分析显示,HT及HTPH组有降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C18:2n-6,C18:3n-6及C18:3n-3含量的趋势。综上,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以有效降低鱼体肝脏脂肪含量,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使用水解鱼蛋白具有更好的脂肪调节效果,能够降低鱼体、肌肉、肝脏及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及总脂肪含量。

    • 3种添加剂对鲤幼鱼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16, 25(5):710-718. DOI: 10.12024/jsou.20141201281

      摘要 (3859) HTML (0) PDF 921.69 K (2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枯草芽孢杆菌替代抗菌素应用于鲤幼鱼饲料的可行性,在对照组(G0)基础上分别添加黄霉素4 mg/kg(G1)、喹烯酮125 mg/kg(G2)和枯草芽孢杆菌300 mg/kg(G3),饲喂平均体质量为24.39 g的鲤幼鱼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对鲤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并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LSZ)以及降低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P<0.05),而两种抗菌素的促生长效果不显著(P>0.05),但黄霉素可显著提高后肠蛋白酶、脂肪酶以及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P<0.05),而喹烯酮的促消化作用不显著(P>0.05),两种抗菌素均可显著提高LSZ的活性(P<0.05),黄霉素还可显著降低GOT和GPT的活性(P<0.05),喹烯酮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与抗菌素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在提高后肠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方面显著高于黄霉素(P<0.05),其整体促进消化酶活性作用优于喹烯酮。此外,其碱性磷酸酶(AKP)及SOD活性显著高于黄霉素组(P<0.05),GOT和GPT活性显著低于喹烯酮组(P<0.05),得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鲤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并可显著影响其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可以替代这两种抗菌素应用于鲤配合饲料中。

    • 野生及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肌肉成分的比较

      2016, 25(5):719-725. DOI: 10.12024/jsou.20160301684

      摘要 (4016) HTML (0) PDF 913.97 K (3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野生七彩神仙鱼、牛心汉堡养殖七彩神仙鱼和配合饲料养殖七彩神仙鱼的肌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野生七彩神仙鱼肌肉中粗蛋白最高,配合饲料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次之,牛心汉堡养殖的七彩神仙鱼最低(P<0.05);野生七彩神仙鱼粗脂肪含量低于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 (P<0.05),2种养殖七彩神仙鱼的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水分含量和灰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摄食模式七彩神仙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 均含有17 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Glu),9种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Lys)。3种不同摄食模式的七彩神仙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9 种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主要的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C16:0)、油酸(C18:1)和花生四烯酸(C20:4);19种脂肪酸中EPA(0.93%~1.86%)和DHA(1.57%~2.35%)的含量较低。为推断七彩神仙鱼的营养需求量及科学配制七彩神仙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

    • >水域环境与保护
    • 3种水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

      2016, 25(5):726-734. DOI: 10.12024/jsou.20151201627

      摘要 (11220) HTML (0) PDF 952.94 K (9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常见的3种水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为期60 d的室内桶装模拟试验,监测水草质量损失率和桶内水体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水草的腐解速率有相同的特点,即前期较快,中、后期较慢,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轮叶黑藻和伊乐藻的腐解速率相近且较快,金鱼藻最慢;试验结束时,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72.3%±2.1%、71.7%±1.5%和58.3%±0.6%。腐解前期水质因子的变化较大,水体由中性变为酸性;3种水草水体化学需氧量较试验初期升高约4.5倍,水体发黄、发臭;溶解氧被极大地消耗,水体处于缺氧或厌氧环境,促进了反硝化的进行,硝氮迅速降低,而亚硝氮和氨氮迅速升高,其中氨氮约是初始含量的6倍;总氮、总磷升高明显,其中总磷在所有水质因子中变化幅度最大,第3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处理组水体总磷分别增加约123、124和66倍。随着腐解的进行,水体的部分氮、磷沉积进入底泥。总而言之,较多的水草残留在池塘中,会引起水体缺氧,加剧植物残体的腐解,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适时地通过人工打捞来控制水草残体的生物量。

    • >鱼类分类学
    • 中国刺盖鱼科鱼类的分类整理

      2016, 25(5):735-744. DOI: 10.12024/jsou.20160101649

      摘要 (3990) HTML (0) PDF 2.26 M (3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刺盖鱼科是世界各大洋热带珊瑚礁鱼类的主要类群之一。由于体型优雅、体色艳丽美观,是国际上著名的观赏鱼类,被统称为神仙鱼,全世界已记录8属89种。本文全面考察了世界刺盖鱼科鱼类的研究历史,概述了科下类群划分及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测量和检视了我国主要标本馆保存的本科鱼类馆藏标本,结合文献和同物异名考证,发现我国刺盖鱼科鱼类共有7属30种,均分布于南海至台湾海峡附近,表明南海是世界刺盖鱼科鱼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还概述了我国刺盖鱼科的一般形态特征,并编制了我国已有的7属30种刺盖鱼科鱼类的属、种检索表。

    • >渔业资源与管理
    • 海洋捕捞误捕海龟问题及其管理研究

      2016, 25(5):745-752. DOI: 10.12024/jsou.20150501454

      摘要 (3911) HTML (0) PDF 1003.23 K (3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我国的渔业管理制度对减少渔业活动中的海龟误捕伤害涉及不多,研究很少,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指导,亟需完善。建议:(1)普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和理念;(2)不断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3)制定可行的管理标准,并使用市场机制;(4)相应的控制手段要适当,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5)渔民培训与保育观念的宣传。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可持续性渔业,为进一步规范海洋捕捞、减少对海龟等珍稀物种的伤害误捕提供了契机,如何与国际社会的管理“接轨”,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渔民生计的“双赢”,都是需要管理部门着重考虑的。

    • 2001-2002年间南极埃默里冰架水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

      2016, 25(5):753-766. DOI: 10.12024/jsou.20151201622

      摘要 (3181) HTML (0) PDF 3.40 M (3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极冰架水是由海洋—冰架相互作用形成的位温低于局地冰点的水团,较周围水体相对低温、低盐,是衡量冰架物质平衡的良好指示剂。基于澳大利亚埃默里冰架海洋研究计划(AMISOR)2001至2002年的现场观测资料,本文开展了埃默里冰架水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与输运特性研究。CTD结果显示,冰架水夏季普遍分布在冰架前缘的西部、中部和东部海域,但中、西部海域的冰架水核心温度更低、分布范围更广。锚碇潜标结果显示,冰架水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冰架水盘踞在冰架前缘71.0°E以西海域和71.5-72.5°E的中部海域,以流出为主要特征;夏季,除了冰架前缘71.5-72.5°E的中部海域仍被冰架水控制,冰架水还出现在冰架前缘73.5°E以东海域,并以流入为主要特征。而冰架水在冰架前缘西部海域的出流强度明显大于东部海域的入流强度,全年冰架水主要从冰架底部输出进入普里兹湾占主导。

    • 大金山岛生态承载力评价

      2016, 25(5):767-774. DOI: 10.12024/jsou.20160101640

      摘要 (3268) HTML (0) PDF 1.10 M (2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上海市“908”专项)的调查数据及相关遥感图像、统计年鉴、学者近年研究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金山岛生态承载力进行分层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分析,以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数隶属度值,定量分析了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生态系统压力三者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金山岛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生态系统压力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36、0.48、0.86,等级均为优;总体生态承载力最大隶属度为0.49,等级为优。生态承载力大体上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正相关,与生态系统压力呈负相关。

    • >海洋药物学
    • 海洋候选药物FGFC1冻干粉针剂处方工艺研究

      2016, 25(5):775-785. DOI: 10.12024/jsou.20160301706

      摘要 (3982) HTML (0) PDF 1.52 M (3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优化FGFC1粉针剂处方和制备工艺,选用不同的助溶剂、赋形剂,通过考察FGFC1粉针剂的溶解度、外观及pH筛选适宜处方,并制备3种FGFC1粉针剂,通过外观、FGFC1含量、pH作为考察指标考察FGFC1粉针剂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发现当 FGFC1:枸橼酸钠:甘露醇=1:3:10、-48 ℃冻干48 h制得的粉针剂外观性状良好、复溶时间为 (15.33±1.53) s,pH为6.86±0.03,在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中30 ℃水浴24 h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FGFC1高温环境下稳定,还发现高湿和强光促进FGFC1粉针剂中FGFC1降解,低温条件下性质稳定。研究结果显示, FGFC1粉针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

    • >食品科学
    • 南极磷虾肽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2016, 25(5):786-793. DOI: 10.12024/jsou.20151201625

      摘要 (3823) HTML (0) PDF 1.27 M (3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的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分别水解南极磷虾得到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为指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的多肽抗氧化活性比较好,其次是碱性蛋白酶。用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水解南极磷虾制备多肽的工艺参数,经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显示该多肽有3个明显条带,其分子量大多位于3~7 ku。将上述多肽溶液脱氟后经超滤系统分离,按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大小分为MW≥10 ku,5~10 ku,MW≤5 ku的3种多肽,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的强度。在本实验体系浓度范围内,3种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有所差异,随着多肽浓度的增加,其对清除能力也增大,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 >渔业机械
    • 移动式虾塘投饵装置偏心抖料及抛饵系统优化与试验

      2016, 25(5):794-800. DOI: 10.12024/jsou.20160301696

      摘要 (3385) HTML (0) PDF 1.50 M (3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虾塘饲料投喂自动化是必然趋势,移动式自主投喂是可行技术方案之一,抛料的均匀性和低破碎率是其基本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应用最为广泛的抛盘式投饵系统机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封闭向量多边形法对投饵机偏心抖料系统铰链四连杆机构进行几何分析,获得最优偏心距;对不同折弯角度抛料盘进行运动仿真,通过抛料轨迹及数据验证分析,获得了抛料盘最优折弯角度,通过抛料试验获得装置优化前后的饲料分布密度,数据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饲料抛洒均匀性明显改善,破碎率有显著降低。对优化后的整机在虾塘进行了现场抛洒试验,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能有效减少漏料量,降低饲料破碎率,提高饲料抛洒均匀程度,为移动式虾塘投饵装置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