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产生物技术
    • 牙鲆胚后发育阶段HDAC1基因的空间表达

      2014, 23(5):641-648.

      摘要 (3030) HTML (0) PDF 2.33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和抑制特异性转录因子活性来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鉴于HDACs在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DAC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调查了其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阶段的空间表达。牙鲆HDAC1全长cDNA序列为2 540 bp,包含长度为126 bp的 5'UTR,1 470 bp的ORF和944 bp的 3'UTR。HDAC1基因在牙鲆变态前以及变态阶段均有表达,这和蝌蚪中仅在变态前表达的现象不同。HDAC1在冠状幼鳍上的表达是随着幼鳍原基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直至冠状幼鳍分化成形后,基因表达减弱;随着牙鲆仔鱼肠道的变粗变短,HDAC1在肠壁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孵化后第16天(16DAH)开始减弱并最终消失;鳍褶中HDAC1在9DAH开始表达,18DAH时主要在鳍褶基部表达,进入变态阶段,HDAC1可见在支鳍骨上表达,在变态高峰期表达最为强烈。在整个变态发育期HDAC1在鳃上均表达,变态开始后表达逐渐增强,而到变态后期表达减弱。牙鲆变态前及变态阶段的HDAC1基因表达模式表明, HDAC1参与了牙鲆冠状幼鳍、鳍条、肠道等多种器官的发育调控以及变态阶段眼睛移动的过程。

    • 合浦珠母贝Pf-Cnot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布

      2014, 23(5):649-655.

      摘要 (3392) HTML (0) PDF 1.29 M (2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CE技术从合浦珠母贝外套膜组织中克隆得到了CCR4-NOT复合体第二亚基(Cnot2)基因,命名为Pf-Cnot2。该基因全长2 616 bp,开放阅读框为1 725 bp,编码57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61 ku,理论等电点为6.25。蛋白序列分析表明它富含丝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具有保守的NOT2_3_5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f-Cnot2蛋白与脊椎动物的Cnot2蛋白进化关系较远。Pf-Cnot2在合浦珠母贝的外套膜边缘、外套膜缘膜、足、生殖腺、内脏团、闭壳肌和鳃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生殖腺中表达量最高。该基因从担轮幼虫期至幼贝期均有表达,担轮幼虫期表达量最少,D型期比担轮幼虫期有显著增高。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f-Cnot2在合浦珠母贝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 江苏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2014, 23(5):656-662.

      摘要 (3296) HTML (0) PDF 937.40 K (2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江苏省8个地区(大浦、平望、漆塘、官滩、西顺河、太平、固城、洋河滩)克氏原螯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8个群体全部64个位点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绝大多数位点显示杂合不足。8个群体中大浦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平望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析表明,8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126,存在中等程度的分化(0.05<FST<0.15)。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8个群体可分为4组:平望群体、漆塘群体和大浦群体聚为一组,太平群体、西顺河群体与官滩群体聚为一组,而固城群体、洋河滩群体分别自成一组。

    • >鱼类学
    • 软、硬鳞瓯江彩鲤鳞片生化成分比较

      2014, 23(5):663-668.

      摘要 (3380) HTML (0) PDF 916.88 K (2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鳞片存在软鳞和硬鳞两种形式。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这两种类型鳞片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软鳞鳞片中水分含量(54.94%)显著高于硬鳞鳞片(46.67%),P<0.05。在干物质中,软、硬鳞鳞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84%和82.57%、灰分含量分别为17.18%和14.8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09%和2.06%,差异不显著(P>0.05)。瓯江彩鲤鳞片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除赖氨酸(Lys)外,软鳞鳞片中其余单个氨基酸含量均低于硬鳞鳞片中氨基酸含量,硬鳞鳞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软鳞鳞片(P<0.05)。瓯江彩鲤鳞片水分含量的多少对鳞片的软硬程度可能有较大影响,而鳞片干物质中蛋白质、灰分所占的比例可能也是影响瓯江彩鲤鳞片软硬程度的重要因素。

    •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2014, 23(5):669-674.

      摘要 (4492) HTML (0) PDF 811.09 K (3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 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 >水产养殖
    • 云斑裸颊虾虎鱼体内各组织河鲀毒素的含量

      2014, 23(5):675-679.

      摘要 (3568) HTML (0) PDF 1.27 M (2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曾发生多起食用虾虎鱼的中毒事件。从发生中毒事件的广东湛江徐闻县西连镇采集了有毒虾虎鱼,经形态学鉴定为云斑裸颊虾虎鱼(Yongeichthys criniger),其体内含河鲀毒素。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云斑裸颊虾虎鱼各组织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的含量, 结果显示每千克组织的TTX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69.954 mg)、卵巢(9.510 mg)、皮肤(8.937 mg)、肌肉(5.181 mg)、眼睛(3.321 mg)。比野生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相应组织TTX含量均要高,毒性强烈。

    • 罗氏沼虾池塘间歇运转人工湿地调控水质效果及其生长特征

      2014, 23(5):680-689.

      摘要 (3871) HTML (0) PDF 1.58 M (2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兼用塘内微泡增氧机与净水网,以间歇运转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罗氏沼虾生产性养殖废水,研究间歇运转湿地调控虾塘水质效果与虾生长特征。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82.2 m2)水力负荷1.03 m/d,含斜坡区、挺水植物区与蓄水池。养殖周期内(117 d)无换水与用药,31 d后间歇运转湿地循环处理虾塘水,NO3--N与CODMn去除率分别为66.4%、39.6%(P≤0.01),TAN显著去除(45.0%,P≤0.05),NO2--N去除率为33.3%,维持极低浓度[(0.006±0.005) mg/L]。试验塘主要水化指标处于罗氏沼虾生长适宜与安全范围,蓝绿藻得以有效抑制。对照塘遭受蓝绿藻毒性作用,收获虾规格与产量(8.70 g,0.32 kg/m2)均低于试验塘(9.51~10.72 g,0.38~0.41 kg/m2)。试验建立了表征罗氏沼虾体重与体长、体重和体长分别与养殖时间的3组生长方程,可为制定罗氏沼虾养殖生产计划、调整生产措施以及预估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用药与换水条件下,兼用塘内简易设施,间歇运转人工湿地可节省能源,有效调控虾塘水质,确保养殖成功。

    • 崇明岛稻蟹种养池塘的主要鸟害及生态防鸟技术的初步研究

      2014, 23(5):690-696.

      摘要 (3568) HTML (0) PDF 1.29 M (2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蟹综合种养是崇明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崇明生态岛是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但丰富的鸟类资源也对稻蟹种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初步调查了崇明稻蟹种养区域的主要鸟类组成,比较了不同稻蟹种养模式下主要鸟害种类和发生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生态防鸟方式的防鸟效果和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1) 崇明稻蟹池塘的常见鸟类有13种,其中鹭类种类最多,为6种;(2) 纯养蟹池塘主要危害种类为鹭类,危害时间主要为秋冬季,稻蟹共作池塘的主要危害鸟类为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麻雀和喜鹊的危害时间主要为水稻播种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 尼龙线防护成本较低,适合于纯养蟹池塘,该方法一次性投入为1 443元/hm2;线网防护成本较高, 一次性投入高达5 096元/hm2,考虑折旧后的成本约为1 999元/hm2,该方法适合于稻蟹共生池塘,防鸟效果较好。因此,对稻蟹综合种养而言,采用线网结合的防护方式,辅以稻草人等视觉驱鸟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2014, 23(5):697-705.

      摘要 (4483) HTML (0) PDF 2.23 M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 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 南麂列岛铜藻氮磷吸收特征研究

      2014, 23(5):706-711.

      摘要 (3638) HTML (0) PDF 847.70 K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1)不同温度下,铜藻的磷吸收动力学;(2)氮磷比对铜藻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3)不同化合态氮对铜藻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4)成熟铜藻体内总氮总磷含量。结果显示:(1)20℃时,铜藻对磷的半饱和吸收常数最低,最大吸收速率最大;(2)氮浓度一定时,随着氮磷比值升高,铜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皆下降;磷浓度一定时,随着氮磷比值升高,铜藻对氮的吸收速率增加,对磷的吸收速率下降;(3)磷充足时,铜藻对硝氮的吸收速率随着氨氮硝氮比升高而下降,对氨氮和磷的吸收速率随着氨氮硝氮比升高先上升后下降;(4)干燥铜藻体内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5.70%和0.18%。

    • 电喷雾质谱法测定海藻中无机砷含量

      2014, 23(5):712-717.

      摘要 (3117) HTML (0) PDF 894.73 K (2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基于分子量测定海藻中无机砷含量的新方法——电喷雾质谱法。探讨了提取方法、溶液pH、还原剂、螯合剂、提取剂、质谱仪参数等实验条件对实验准确度、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As(Ⅲ)的线性范围为0~151.4 ng/mL,As(Ⅴ)的线性范围为0~175.0 ng/mL,相关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以上,方法检出限(S/N>3)0.024 mg/kg,方法定量限(S/N>10)0.048 mg/kg。实验在不同浓度下加标回收率为81.0%~95.6%,相对标准偏差为2.52%~7.54%。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避免了有机砷引起的假阳性现象,适用于海藻中无机砷的测定,可为海藻中无机砷监督检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水产饲料与营养
    •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4, 23(5):718-725.

      摘要 (3287) HTML (0) PDF 1.36 M (2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 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014, 23(5):726-732.

      摘要 (3299) HTML (0) PDF 1.07 M (2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初始体重(33.90 ± 0.11) g的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于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35 d的实验,研究了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无显著影响(P >0.05);各实验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提高(P<0.01);各实验组血浆总铁结合力水平、补体C3和C4含量有一定升高(P >0.05);25 mg/kg实验组脾脏NO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50(P<0.05)和100 mg/kg(P<0.01)实验组脾脏髓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显著提高;50 mg/kg实验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且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实验条件下,低聚壳聚糖添加量为50 mg/kg较适宜。

    • 中华绒螯蟹在西藏高原条件下越冬期生化组分的变化

      2014, 23(5):733-740.

      摘要 (3625) HTML (0) PDF 1.25 M (2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在西藏高原条件下驯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期间生化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前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由越冬前的11.72%降为越冬后的9.96%;(2)越冬后,肝胰腺中水分及干物质组分中的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肌肉干物质中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也显著下降,但水分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糖相对含量在越冬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脂类组分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游离脂肪酸(FA)和磷脂(PL)相对含量在越冬后都极显著降低;而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酰(TG)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肌肉中磷脂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4)脂肪酸组分中,肝胰腺主要的饱和脂肪酸(SFA)C16:0、C16:1n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9和C18:2n6在越冬期间作为主要能源物质被动员,消耗量均在10%以上;肌肉中SFA和MUFA作为能源被动员的情况和肝胰腺中的情况类似,但值得注意的是,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20:5n3(EPA)、C22:6n3(DHA)虽然在越冬后相对含量有明显上升,但由于肌肉中EPA和DHA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肌肉总脂的23.47%和12.38%),结合肌肉中总脂的消耗情况来看,在越冬期间EPA和DHA的绝对量是下降的,表明仍有较多的EPA和DHA被消耗;(5)越冬期间,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肝胰腺中的脂类均被大量消耗,表明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已受到低温和饥饿的双重胁迫。如果要提高西藏高原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越冬后的成活率,建议在越冬前做好其相关脂类和蛋白质的营养强化。

    • 南极磷虾体内胰蛋白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2014, 23(5):741-747.

      摘要 (3275) HTML (0) PDF 1002.77 K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为研究对象,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南极磷虾体内分离纯化出胰蛋白酶。其纯化倍数为5.44倍,比活力为38.3 U/mg,得率为26%。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该酶的分子质量为28 ku。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5,Mg2+、Ca2+、Mn2+ 对南极磷虾蛋白酶具有激活性,Zn2+、Cu2+、Fe3+具有酶活抑制性,其中Cu2+的抑制性最强。酶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以BApNA为底物测得Km为0.073 mmol/L ,Vmax为1.44×10-2 mmol/L·s,kcat为0.6 S-1kcat/Km为8.22×103,PMSF作为蛋白酶抑制剂,对南极磷虾蛋白酶作用机制为不可逆抑制。

    • 氮、磷和铁对微拟绿球藻生物量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2014, 23(5):748-752.

      摘要 (2876) HTML (0) PDF 720.10 K (2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拟绿球藻(Nannochloropsis.sp)作为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开口饵料,其蛋白含量对于水产动物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N、P、Fe 3种营养盐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测定了生物量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微拟绿球藻的生物量和蛋白含量均受到N、P、Fe 3种营养元素的影响;在设置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P对生物量的影响最大,而Fe对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大;当N、P、Fe的浓度分别为24.6、1.1和0.2 mg/L时,生物量产量和蛋白含量均达到最高。

    • >水域环境与保护
    • 浮床植物芦苇在长江口水域的生长特性及对氮、磷的固定能力

      2014, 23(5):753-757.

      摘要 (3184) HTML (0) PDF 849.13 K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芦苇为浮床植物,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下游水域构建人工生态浮床,研究了芦苇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固定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2013年5-7月),浮床芦苇的平均密度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5.6±2.5)株/m2,7月份最高达到(100.7±15.3)株/m2。相应地,浮床芦苇的平均株高也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6±1.4)cm,7月份最高为(55.0±15.5)cm。不同月份间植株密度和植株高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苇密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R=0.904)。浮床芦苇单位面积鲜重为(0.212±0.045)kg/m2,干重为(0.063±0.013)kg/m2;植株体内的总氮含量为(1.33±0.03)mg/g,总磷含量为(0.27±0.01)mg/g;浮床芦苇单位面积总氮固定量为(83.67±17.01)mg/m2,总磷固定量为(17.33±4.16)mg/m2

    • 海水水族箱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运行稳定性

      2014, 23(5):758-764.

      摘要 (3716) HTML (0) PDF 1.15 M (2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海水水族箱,分析其内过滤、温控等系统的构建模式,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大型海藻、鱼类等生物的优化配置、生长模式和景观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水族市场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内动植物配置,主要动物数量比为清洁虾:珊瑚=5:1,大型海藻体积比为红藻门:绿藻门:褐藻门=7:5:3;为期一年的实验期间系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稳定期水体硬度平均为5 159 mg/L,TN和TP分别为28.38 μmol/L和 6.09 μmol/L,达到海水水质Ⅱ类标准,适合海水养殖;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系统运行效果,R=8.54系统稳定性介于中度和高度稳定之间,生物多样性是其稳定性的决定因素。稳定的海水养殖系统可减少维护时间和费用,为动植物繁育研究提供实验场所,实现科研、经济、稳定、美观等多重效果,系统构建和模式开发为“经济—生态—人文”生活理念的认同和推广提供了客观理论依据。

    • >渔业资源与管理
    • 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2014, 23(5):765-773.

      摘要 (4589) HTML (0) PDF 1.16 M (2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3年1月至12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进行了1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81粒,隶属于4科6种;仔稚鱼143 782尾,隶属于23科69种。其中河口型鱼类(34种)和海洋型鱼类(24种)多于洄游型鱼类(4种)和淡水型鱼类(7种)。鱼卵中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居多,而仔稚鱼中个体数最多的是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占总渔获物的62.88%,其后依次为棘头梅童鱼(13.02%)、凤鲚(Coilia mystus,9.22%)、黄鳍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2.56%)、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2.32%)。前弯曲期仔鱼占总渔获物数量的89.12%,6月最多(85.31%)。春夏两季仔稚鱼物种数和密度要显著高于秋冬两季,6月密度急剧增高,达到13.50 个/m3,7月物种数最多(18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总体变化较大,月间变化相对剧烈,7月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 基于渔捞日志的长江靖江段刀鲚渔获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2014, 23(5):774-781.

      摘要 (4061) HTML (0) PDF 1.05 M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靖江段位于近长江口段,是长江刀鲚渔汛最集中的水域。为了弄清靖江段刀鲚的渔汛特征,本文于2008-2009年和2012-2013年对16艘持刀鲚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作了渔获量监测,分析了渔获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靖江段单船日渔获数量NB和重量 WB分别为(21±38)ind./d和(2.0±4.1) kg/d,单船全汛总渔获尾数Nt和重量Wt为(890±929) ind.和(92.3±91.1) kg。NBNt具有一致性的年变化趋势,以2013年的最大,其他年份比较接近。但WBWt的年变化趋势与渔获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表现为2008-2012年间持续下滑,2013年显著增长。NBWB在2-3月间均极低,但4月增至(23.0±31.3)ind./d和(2.4±3.5) kg/d,5月达(78.0±81.0) ind./d和(7.7±9.1) kg/d。ANOVA分析显示,西水域的年NBWB分别为东水域的2.5和2.7倍。研究亦显示,靖江段刀鲚的WB与同日水温和最高潮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长江口外的水温提升,可能是刀鲚开始生殖洄游的重要环境诱导因子。而高潮期在靖江段出现最高渔汛,可能是因为所采用的固定刺网过滤了更多的江水所致。

    •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部太平洋黄鳍金枪鱼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2014, 23(5):782-788.

      摘要 (3467) HTML (0) PDF 2.37 M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在太平洋中部(16°S~8°N; 160°W~155°E)的7个采样点采集到的101个样本,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的585 bp序列,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85 bp片段中发现23个变异位点,80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采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994±0.002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892±0.00038。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1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黄鳍金枪鱼7个采样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u’s Fs呈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呈单峰,显示了黄鳍金枪鱼大约在335~544万年前经历了种群扩张;基因交流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该7个采样点的黄鳍金枪鱼群体之间存在强烈的基因交流,种群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黄鳍金枪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为单一种群,应采用合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确保黄鳍金枪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2014, 23(5):789-795.

      摘要 (3626) HTML (0) PDF 1.26 M (2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世界上渔获量最大的渔区之一,中西太平洋区域是世界上金枪鱼最大的产区。该区域的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和少量的陆地资源。岛国的地理特征决定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依靠海洋资源来发展国民经济。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通过与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合作,采取兼容性的渔业管理政策,控制捕捞努力量,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渔业管理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捕捞能力过剩、渔业数据缺乏、非法捕捞、养护和管理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偏低,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扰等,使该区域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管理目标受到挑战。对中西太平洋渔区渔业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区域金枪鱼渔业管理政策的发展走向,为我国远洋渔业政策的后续制定提供参考。

    • >渔业机械
    • 耕水机检测参数研究

      2014, 23(5):796-800.

      摘要 (3543) HTML (0) PDF 818.28 K (2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耕水机行业标准,开展了耕水机检测参数的研究。由于养殖池塘水体受温度、气压、光合作用、水体盐度、养殖鱼类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使耕水机质量较难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耕水机的检测参数,参考“SC/T 600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利用实验室直径为6.3 m的标准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 kPa,初始溶解氧浓度为0 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3种耕水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净浮力,绝缘电阻等基本参数用增氧机标准评判仍然可行;(2)空载噪声,增氧能力,动力效率这几个参数变化较大;(3)宜增加耕水深度参数,以适合耕水机的评判。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