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1(5):641-649.
摘要: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铁蛋白同源序列,直接扩增质粒获得全长cDNA序列,共1 106 bp,包括128 bp的5′非翻译区和309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669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222个氨基酸,N端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推算的分子量约为25.47 ku,理论等电点为5.4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保守的铁氧化酶活性中心的7个氨基酸残基,但是不具有糖基化位点(NQS)和5′非编码区铁蛋白的铁反应元件(iron response element, IRE),属于H型铁蛋白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ScFERs。系统进化显示,基本上同一个物种的不同亚型铁蛋白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和其他物种的铁蛋白聚在一起。缢蛏ScFERs首先与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LjFERs聚在一起,然后与缢蛏另一种ScFER以及文蛤(Meretrix meretrix)MmFERs聚在一起。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cFERs基因在肝胰腺中高度表达,肝胰腺与其它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诱导后,ScFERs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上调。为进一步研究缢蛏铁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2, 21(5):650-655.
摘要: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筛选中华绒螯蟹性别相关标记,共使用192对引物组合检测中华绒螯蟹雌、雄和雌雄混合3个基因组池的多态性,共扩增出5 376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8条多态性条带,获得88条雌雄差异条带。利用雌雄各10个个体再次进行AFLP验证,共62条差异条带具有性别差异,包括两种情况:(1)有49条条带在雌性的4~6个个体中存在,在雄性全部个体中缺失;(2)有13条条带在雄性4~6个个体中存在,在所有的雌性个体中缺失;其余的26条没有性别差异性。差异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结果发现有些条带包含多个序列,共得到77条DNA序列,其中31条序列与鸟类、两栖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性染色体DNA部分片段具有同源性,相似区间在22~212 bp不等,其中6条DNA序列与命中序列之间具有生物学相关性。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在基因组中检测,没有获得性别特异SCAR标记。
2012, 21(5):656-661.
摘要:转座子(transposon)是基因组上的一段一定长度的DNA序列,能在自身编码的转座酶作用下,以“剪切-粘贴”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高效转座。基于转座子的插入诱变策略,在包括鱼类在内的脊椎动物重要性状主控基因的筛选、功能解释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前景。长期以来,DNA转座系统在脊椎动物中的构建和应用都是空白,直到近十来年,随着青鳉Tol2、鲑SB、鲽Passport以及金鱼Tgf2等几例鱼类活性转座子的发现,开启了利用转座子工具在斑马鱼、小鼠等脊椎动物进行转基因和基因组插入诱变研究的新领域。介绍了鱼类DNA转座子的类型、结构特征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转座子在养殖鱼类重要性状主控基因的发掘、功能解释以及基因组学研究的可行性。
2012, 21(5):662-670.
摘要:为了能深入地了解缺刻缘绿藻花生四烯酸(ArA)和脂质的代谢过程,利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仪对该藻转录组进行高通量的焦磷酸测序。得到高质量读序(read)382 468条,占原始读序的97.14%,平均每条读序长322 bp,总大小达123 Mb。经CAP3软件拼接得到22 714条重叠群、25 621条singleton。将这些序列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搜索、比较、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基于转录组中所注释的基因构建缺刻缘绿藻脂质代谢途径:脂肪酸是在叶绿体内从头合成,然后游离脂肪酸进入胞质,由内质网进行三酰甘油的合成,最后可能在油体蛋白作用下形成油滴并储在于细胞中。ArA自油酸是开始经过多个去饱和酶及延长酶的作用而产生的。油酸是由硬脂酰 ACP去饱和酶作用而形成的,而棕榈油酸是在叶绿体的糖脂上被去饱和而产生的。三酰甘油最终被分解成自由脂肪酸和丙酮酸,而长链脂肪酸是以酰基 辅酶A的形式逐级降解的。
2012, 21(5):671-678.
摘要:MicroRNA (miRNA)是真核生物中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雌雄差异miRNA的筛选将有助于研究性腺发育的分子机制。通过分离日本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m)精巢和卵巢的小 RNA,利用miRNA芯片杂交的方法,从文昌鱼的小RNA文库中筛选出36个日本文昌鱼性腺高表达的miRNA,其中11个miRNA在文昌鱼精卵巢中呈显著差异表达。6个文昌鱼特有的miRNA (bfl-miR-92b, bfl-miR-10A06, bfl-miR-281, bfl-miR-36B03, bfl-miR-29B02和bfl-miR-26A01)在雌雄性腺中呈现差异表达,其中4个miRNA为雄性高表达,2个miRNA为雌性高表达。利用RT-qPCR验证了bfl-miR-92b,bfl-miR-10A06,bfl-miR-281和bfl-miR-36B03这4个文昌鱼特有的miRNA在精巢中的丰富表达。这些研究结果为文昌鱼雌雄差异miRN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2, 21(5):679-683.
摘要:利用Western印迹法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Ⅰ)及其受体(IGF-Ⅰ receptor, IGF-ⅠR)蛋白在牙鲆仔鱼发育变态阶段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GF-Ⅰ蛋白在仔鱼变态前(17 d)和变态起始阶段(21 d)免疫活性较强,而在变态期间降低;IGF-ⅠR蛋白在变态起始阶段的表达与IGF-Ⅰ类似,但在变态期间与IGF-Ⅰ相反,具有相对丰富的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GF-Ⅰ及其受体在牙鲆变态中的生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冯 维 , 刘至治 , 李思发 , 李雪松 , 唐文乔 , 杨金权
2012, 21(5):684-692.
摘要:利用MHC Ⅰ类α2结构域基因片段,分析鲢长江群体(YZL)与多瑙河群体(DAN)、密西西比河群体(MIS)间的遗传变异。从3群体共40尾个体的117个有效克隆中,获得MHC Ⅰ类α2结构域等位基因68个。主要结果为:(1) YZL、DAN 和MIS 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1、27和20个,且群体间核苷酸序列(54.1%~99.5%)、氨基酸序列(39.4%~98.6%)的同源性变异范围大,揭示3群体MHC Ⅰ类α2结构域的多态性都较丰富。(2) 群体内平均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大小顺序为MIS > DAN > YZL;而群体内核苷酸/氨基酸多样性指数(π/πaa)的大小顺序恰与此相反,表明鲢YZL群体MHC Ⅰ类α2结构域的变异较DAN和MIS群体大。(3) 以氨基酸序列进行AMOVA分析的结果表明,3群体间、国内群体与国外移居群体间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4) 3群体抗原结合区(PBR)的非同义碱基/同义碱基替换值ω的大小顺序为YZL(1.652 5)> MIS(1.499 5)> DAN(1.337 0)> 1,且在PBR区检测到5个正向选择位点,揭示3群体鲢MHC Ⅰ类分子均受到正向选择压力的作用,其中YZL群体的选择压力最大。
王 瑶 , 陈阿琴 , 杨志刚 , 刘志伟 , 郭子好 , 曾奇韬 , 沈 城
2012, 21(5):693-700.
摘要:根据斑马鱼GDF9、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 PCR方法扩增获得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片段。日本白鲫GDF9基因片段长77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BMP15基因片段长811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日本白鲫GDF9与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58%~78%之间;日本白鲫BMP15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为80%,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30%~8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鱼类的GDF9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GDF9基因与斑马鱼的GDF9基因聚成一支;鱼类的BMP15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BMP15基因与斑马鱼的BMP15基因聚成一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BMP15 mRNA在脾脏、肝脏、鳃、脑、心脏、肌肉、肾脏、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最高;GDF9 mRNA在肝脏、脑、心脏、肌肉、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脾脏、鳃、肾脏中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白鲫GDF9与BMP1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2, 21(5):701-708.
摘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Dmrt2基因的两个亚型Dmrt2a和Dmrt2b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金鱼Dmrt2a cDNA序列的全长为1 755 bp,5′和3′非编码区长分别为188 bp和67 bp,推测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499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金鱼Dmrt2a与其它鱼类Dmrt2a基因聚成一支,与斑马鱼(Danio rerio)、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青鳉(Oryzias latipe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Dmrt2a的同源性分别为85%、61%、58%、58%。荧光定量PCR结果揭示,Dmrt2a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卵巢中次之,而Dmrt2b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精巢中次之,二者在肾脏、消化道、肝脏、心脏和脑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量低;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和仔鱼的Dmrt2a和Dmrt2b表达量变化很大,Dmrt2a在受精后24 h达到最高值,之后表达量降低,而Dmrt2b在孵化后仔鱼中表达量显著增加。
2012, 21(5):709-714.
摘要: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 “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 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 ℃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 ℃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2012, 21(5):715-719.
摘要:在海水鱼苗培育过程中,温度耐受能力和饵料营养需求是主要考虑的因素。采用人工降温胁迫法,探讨金钱鱼幼鱼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金钱鱼幼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12.2 ℃,低温致死温度为11.0 ℃。此外,还开展了金钱鱼幼鱼营养需求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蛋白人工饲料组的生长显著快于动物蛋白人工饲料组,表明金钱鱼对饲料的动物蛋白需求低,这一养殖新对象符合低碳经济的养殖潮流,结果有助于指导金钱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对水温及饵料营养等因子进行有效管理。
冯隆峰 , 黄旭雄 , 温 文 , 陈庆凯 , 严佳琦 , 危立坤
2012, 21(5):720-727.
摘要: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8∶2n-6,DHA,16∶4n-3和16∶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1n-9和18∶2n-6。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至2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而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发育至1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两种卵黄囊仔鱼极性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均在1日龄时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卵黄囊仔鱼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脂类的规律具有相似性。
2012, 21(5):728-736.
摘要:比目鱼类外形不对称产生的机制引起人们兴趣已逾一个多世纪。从比目鱼类(鲽形目)的类群和分布、变态过程中眼睛移位机械力的来源、甲状腺激素调控眼睛移位的信号通路、比目鱼类外形左右不对称与内脏左右不对称两者调控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目鱼类眼睛左右不对称的进化起源等5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比目鱼类变态发育过程中眼睛移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提出的关于眼睛移位的组织学模型,以及眼睛移位信号调控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并证明眶下皮肤组织细胞分裂导致眼睛移动,而眼睛移动进一步导致额骨变形,纠正了以往假说的谬误。最后,对比目鱼类眼睛移位和不对称进化起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释比目鱼类不对称进化起源的新假说。
2012, 21(5):737-742.
摘要: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2012, 21(5):743-749.
摘要:尾部神经分泌系统是鱼类特有的神经分泌系统,位于脊髓末端,是鱼类适应环境的关键。该系统作为应激系统的一部分,在鱼类生理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具有综合调节作用。综述了自19世纪末尾部神经分泌系统被发现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学家在该系统形态结构及组成、主要内分泌细胞(Dahlgren细胞)及其分泌物的功能和生理调节、神经支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与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的相关性的研究。为研究该系统相关分泌肽及其功能提供更为广泛的参考,同时为进一步了解相关分泌肽在高等脊椎动物甚至人类中的功能提供借鉴。
2012, 21(5):750-755.
摘要:对实验室水族箱中的鱼群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录像,采用质心法、线段法和三点折线法计算个体间距离。结果表明,由3种方法计算获得的个体间距值均随着群体的个体尾数的增加而趋近于0.5~2倍体长(BL)的范围内。线段法与三点折线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而质心法的计算结果的精度低于其它两种方法。在间距大于0.2 BL时,三点折线法计算得到的个体间距的频率分布普遍高于线段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线段法和三点质心法所获得的个体间距在0.6~0.8 BL范围内的频率达到最大,该范围为鱼类偏好的距离范围。
2012, 21(5):756-762.
摘要: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疑似病料提取物感染的草鱼肾细胞(CIK)中提取病毒基因组dsRNA,电泳显示出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的典型特征。应用简化的FLAC(full-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技术扩增得到病毒的4个全长基因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核酸序列BLAST分析表明:其中3个基因组片段与GCRV-873第5、9、10片段高度同源,另外1个基因组片段与GCRV HZ08第11片段高度同源;因此推测病料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病毒核酸,但也可能存在一种杂合病毒。根据已发表的GCRV-HZ08第5、9、10片段设计了3对引物对分离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检测并测序,结果显示这3个片段与GCRV-HZ08第5、9、10片段均具有99%同源性,表明是由于混合感染而存在两株不同病毒的核酸dsRNA,两株病毒分别命名为GCRV-JX01和GCRV-JX02。首次运用dsRNA测序法检测出了GCRV病毒的混合感染,为草鱼呼肠孤病毒的流行病学和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于 盼 , 金 浩 , 潘迎捷 , 李柏林 , 宋雨泽 , 靳兰兰 , 陈兰明
2012, 21(5):763-770.
摘要: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 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0%。多药抗性PA菌株均含有MexAB-OprM、MexXY-OprM和MexVW-OprM外排泵系统,其中20%菌株检测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阳性;而MexEF OprN、MexJK OprM、MexCD OprJ和MexGHI OpmD外排泵基因全部或部分缺失。此外,在PA菌株中均未检测到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comINT),但是整合接合元件(ICEs)保守模块功能基因(ICEint、soj、pilS2、pilD)均检测为阳性,提示PA菌株携带的ICEs具有潜在的转移活性,为进一步探讨PA多药抗性的散播奠定了基础。
郑学文 , 季高华 , 常 玥 , 王丽卿 , 戴小杰 , 朱宜平 , 张瑞雷
2012, 21(5):771-776.
摘要:2010年5月-2011年4月逐月对陈行水库悬浮物进行采样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根据水库悬浮物含量评估了水体的渔产潜力以及相应的鲢鳙合理放养量,并基于该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渔产潜力和鲢鳙放养量进行了比较,以期达到有效控制水库浮游植物数量的目的。结果显示,悬浮物年均总量(干重)为(29.4±7.3) mg/L,其中有机物占34.4%,灰分占65.6%。悬浮物总量表现为冬、夏季高,春、秋季低,悬浮物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春、夏季高(分别占42.20%和41.70%),冬季低;相反,灰分所占比例冬季最高(达77.06%),夏季低。悬浮物干重的水平变动表现为St4采样点最高,出水口St1最低;悬浮物含量总体表现为沿水流方向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悬浮物干重的垂直水层变化表现为:4 m水层>表层>2 m水层>1 m水层>透明度0.4 m水层。采用悬浮物含量估算陈行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为37.32 t,可投放鲢15 400 kg,鳙 560 kg。基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陈行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为25.14 t,可投放鲢9 660 kg,鳙420 kg。
2012, 21(5):777-783.
摘要: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芹、水蕹菜和生菜,通过对蔬菜的生长、氮磷的吸收及对虾池水化学状况的比较,探讨3种蔬菜对虾池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适合水培蔬菜的浮植方式,以解决养殖期间虾池水体氮磷积累的问题。结果表明,水蕹菜日增重量与吸收氮磷能力显著高于水芹与生菜,且存活率最高。3种蔬菜对虾池水水质均有净化效果,其中水蕹菜效果最为明显,20 d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中总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55.0%、78.6%、52.6%、44.2%和41.3%,水芹次之。3种浮植方式对水芹和水蕹菜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磷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生菜则以浮板种植最佳。研究认为,在3种蔬菜中水蕹菜对虾池水体的适应性强,是较为适宜在对虾池塘中种植的蔬菜,绳结式浮植方式为其在虾池中种植的适宜方式,结合上海地区对虾生产,建议在虾池早期按500 kg/hm2种植水蕹菜,能吸收利用未被利用的50%的输入氮。
张饮江 , 易〓冕 , 王 聪 , 董 悦 , 刘晓培 , 文晓峰 , 李 岩
2012, 21(5):784-793.
摘要:运用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3种沉水植物,比较研究不同pH与镉浓度对它们生长及去除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均能耐受一定浓度范围的镉污染,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在实验对照组中,金鱼藻与伊乐藻在pH为8.5、镉浓度为15 μg/L 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苦草在pH为7.5、镉浓度为10 μg/L 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在沉水植物活体中,伊乐藻对水体镉的抗性和去除率最大(达92%),金鱼藻次之(达90%),苦草最小(为66%);沉水植物粉对水体镉的去除效果较沉水植物活体显著,去除率表现为伊乐藻粉最大(达95%),金鱼藻粉次之(达93%),苦草最小(为88%),但苦草粉对镉的去除率随溶液镉浓度、pH等条件的变化波动较小,较稳定,为81%~88%。3种沉水植物适应范围广,高效无污染,可用于镉污染废水的植物修复。
李 彦 , 刘利平 , 赵广学 , 胡振雄 , 苏晓明 , 江 敏
2012, 21(5):794-799.
摘要:池塘养殖的水质指标众多且彼此相关,找出养殖过程中应重点监测的少量指标是养殖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因子分析是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原来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养殖罗非鱼的池塘水质进行分析。试验分4组,其中对照组投喂正常量的商品饲料,试验组A、B和C分别投喂100%、80%和75%正常量的饲料,同时添加小麦淀粉作为水体碳源;定期对pH、DO、水温(T)、透明度(SD)、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絮体体积(FV)、悬浮物(TSS)和异养细菌总量(THB)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提取3个主因子时,水温、pH、TSS和THB的共同度都低于0.5,故分析时将其排除。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有3个主因子影响养殖水质,第1主因子为有机营养盐,由TP、Chl.a和TN构成;第2主因子为无机氮和透明度,由TAN、SD、NO3--N和NO2--N构成;第3主因子为絮团生成量,由FV构成。对各池的3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综合得分,C组综合得分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不影响罗非鱼生长性状的情况下,添加碳源并减少投喂量时养殖水质最好,养殖时应重点监测水体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并对氨态氮和亚硝氮进行定期监测。
2012, 21(5):800-808.
摘要:采用镧氢氧化物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该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性能,并探讨了相关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的磷酸盐和铵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过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 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的及熵增加的过程。当pH由3逐渐增加到10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当pH由10增加到12时,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下降。当pH位于3~7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较高;当pH由7逐渐增加到12时,对铵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亦不受共存的Cl-、HCO3-和SO42-等阴离子的影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不受共存的Mg2+的影响,而受共存的Ca2+、Na+和K+的影响较大。镧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作用、配位体交换和路易斯酸碱反应。镧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铵的主要机制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2012, 21(5):809-815.
摘要:针对嵊泗马鞍列岛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枸杞岛海域开放式浮筏式养殖紫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生长存在差异[组织干重(0.200±0.017) g]的现象,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中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紫贻贝生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15.73±5.724) mg/L]、颗粒有机物(POM)浓度[(5.43±1.092) mg/L]和颗粒有机物与悬浮颗粒物(SPM)比值(0.200±0.057)对紫贻贝生长影响显著(P<0.05)。其中,POM与SPM的比值对紫贻贝生长的影响最大。从水动力角度探究影响POM和SPM分布的原因,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海域流态进行监测发现,紫贻贝浮筏式吊养设施对该养殖海域水流交换产生重要影响,潮流从表层(L1MAX31.88 cm/s)至底层(L1MAX37.68 cm/s)逐渐增大,且涨落潮迎流面的流速(L1MAX 31.88 cm/s , L3MAX 35.53 cm/s)大于养殖区内部流速(L2MAX 20.21cm/s)。养殖区域内水流的交换影响浮游生物及颗粒有机物等饵料的分布,饵料分布对紫贻贝生长产生影响。养殖区域外围的贻贝生长速度(0.017 g/M)显著高于中间区域的贻贝生长速度(0.011 g/M)。因此,在大规模的贻贝养殖区内,合理规划养殖区块,沿着潮流方向预留相应的通道以改善贻贝养殖区域内部的水交换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1(5):816-824.
摘要:应用海洋数值模式ECOM si (estuarine coastal ocean model semi implicit),耦合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海面热通量计算模块,研究评估了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海域受两大滨海电厂(国华电厂和乌沙山电厂)温排水的影响程度。受往复流作用,国华电厂的温排水对海洋牧场区较乌沙山电厂的温排水影响大,海洋牧场西南侧受温排水影响较东北侧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海洋牧场温升范围和分布特征各异,经分析主要是因为各季节海气温差所导致。春季增温期的温升幅度最大,可高于1.0 ℃,且温升范围也最大,对海洋牧场区的影响也最明显。秋季降温期内温升幅度最小(0.3 ℃~0.5 ℃),温升范围也最小。分别处于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冬季与夏季,海气温差小,温升幅度约0.5 ℃~1.0 ℃,温升范围亦居中。
韩 芳 , 霍元子 , 杜 霞 , 朱 莹 , 柴召阳 , 韩 渭 , 张建恒 , 何培民
2012, 21(5):825-830.
摘要:根据2010年全年共6个航次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区水域环境的监测结果,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区DO、pH和营养盐的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有机物评价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O和pH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养殖海水Ⅱ类水标准;养殖区DIN全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6~1.133 mg/L,其中NO3-N占无机氮的74.83%,是象山港网箱养殖区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P和SiO3-Si全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43~0.082 mg/L和0.794~1.357 mg/L。DIN、DIP年均含量均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养殖海水Ⅱ类水标准。调查网箱区N/P平均值为34.02,可见养殖水体呈现氮过剩状态。根据营养状态指数(E)和有机物评价指数(A)的评价显示,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且有机物污染严重。
2012, 21(5):831-840.
摘要:大洋性柔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商业性开发的种类主要有太平洋褶柔鱼、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和双柔鱼等。据统计,1992-2010年柔鱼类产量占世界头足类的比重稳定在51.15%~62.19%,平均达到55.40%。对重要柔鱼种类的资源现状及开发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大洋性柔鱼类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等特点,提出了4项需研究的问题,即:(1)全面了解大洋性柔鱼类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全面掌握环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洋性柔鱼类资源补充量的影响;(3)深入研究大洋性柔鱼类短生命周期资源评估模式;(4)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柔鱼类资源管理方法。
2012, 21(5):841-847.
摘要:回顾性问题是指,随着渔业数据逐年加入,渔业资源评估结果如资源量或捕捞死亡系数等出现系统性偏差。多种渔业资源应用不同评估模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其结果常存在回顾性问题,这使得渔业资源评估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不利于渔业资源合理的管理与开发,因此,回顾性问题是目前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回顾性问题的度量目前主要采用MOHN ρ,产生回顾性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数据错误与模型假设错误。目前,尽管有多种方法用于诊断、分析回顾性问题的成因,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局限性。针对回顾性问题,渔业资源评估学者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特点提出了校正回顾性问题的方法,但目前仍缺乏通用的方法或手段以校正或避免回顾性问题。在渔业资源评估中,若结果存在回顾性问题,则表明数据或模型假设存在问题。因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是评估数据质量及检查数据与模型假设是否一致的有效手段。
2012, 21(5):848-855.
摘要:综述了海岸带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比较了不同学科对海岸带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根据学术研究目的和管理目标,海岸带可从生物自然视角和管理视角加以定义。将我国海岸带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压力归纳为人口增长、海岸带资源开发、海岸带灾害与自然变异、生物物种入侵等,并讨论了这些压力的特点。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海岸带经济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方向和研究进展。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型;海岸带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海岸带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海岸带生态价值与自然灾害经济核算;海洋文化产业。
2012, 21(5):856-863.
摘要:受国际市场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产品需求的驱动,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捞和捕捞能力过剩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该鱼类资源的数量持续下降。瑞典、摩纳哥先后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议将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禁止捕捞和国际贸易该鱼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为此,通过分析ICCAT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管理、相关国家或地区组织的不同意见,研究该提案可能对国际渔业管理及我国带来的影响。一旦该鱼种列入CITES附录,可能导致更多商业开发的水生生物被提到CITES框架上来,从而影响世界渔业的管理格局。对此,中国应采取行动,积极参加国际组织会议,参与规则制定,反映中国关注问题与主张。而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ICCAT的一员,我国也有义务与其他国家合作执行ICCAT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为提高履约能力,规范国内远洋企业的管理,如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准确报送数据等,从而配合国家履行国际义务。
朱国平 , 朱小艳 , 徐怡瑛 , 夏 辉 , 李莹春 , 徐鹏翔 , 许柳雄
2012, 21(5):864-871.
摘要: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mm)。12月,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26.8~62.4 mm,平均体长为53.1 mm;1月,体长范围为39.1~62.0 mm,平均体长为52.4 mm。12月中旬明显存在一定数量的小个体南极磷虾,优势体长为32~35 mm,约占总数的10%。
2012, 21(5):872-877.
摘要:根据2007年(高产年份)、2009年(低产年份)我国鱿钓船生产采集的柔鱼样本数据,对西北太平洋渔汛期间7-10月柔鱼渔获物组成及其生长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2007年柔鱼胴长范围为200~440 mm,优势胴长为240~310 mm,占总数的75.41%;体重范围为280~2 540 g,优势体重为400~790 g,占总数的63.11%。 2009年柔鱼胴长范围为160~430 mm,优势胴长为220~280 mm,占总数的66.87%;体重范围为43~9 310 g,优势体重为300~510 g,占总数的53.75%。研究发现,2007年和2009年7-10月渔获群体均存在2个群体,即大型群体(L型群)和小型群体(S型群)。2007年S型群在渔获物中出现在9月中旬,约占样本总数的32.6%;2009年S型群则提前出现在9月初,约占样本总数的16.2%。 2个年份的L型群生长速率相当,2007年略微小于2009年,而2007年S型群的生长速率明显比2009年快。结合了渔场表温等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群体组成及其生长速度的年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2012, 21(5):878-883.
摘要:茎柔鱼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2003-2010年我国鱿钓船队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和海洋表面温度(SST)、Nino 1+2 SSTA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茎柔鱼作业渔场和产卵场最适表层水温范围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用PF和PS来表示),以及它们与Nino 1+2 SSTA的关系,进而探讨了PF和PS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关系,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茎柔鱼资源补充量(用CPUE来表示)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0年PF和S比值最大的分别集中在9-11月和12月-翌年1月。PS与Nino 1+2 SSTA的灰色关联度要高于PF与Nino 1+2 SSTA的值,由此推测厄尔尼诺等事件对S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分析结果表明S与CPUE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时间上呈现连续性,11月至翌年2月均在0.4左右。研究认为,拉尼娜事件会增大作业渔场最适表层水温面积比例,并形成广泛的上升流,从而有利于茎柔鱼索饵与生长,也利于茎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增加;反之则不利于茎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发生。
2012, 21(5):884-891.
摘要:耳石是鱼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根据2009年11月-2010年1月马绍尔群岛海域采集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本中获得的222对矢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发现,矢耳石上有3条凹沟,可将矢耳石分为背区、翼区、吻区和侧区4个区。t检验表明,左右矢耳石形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999)。对矢耳石12个形态参数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背区长(DL)、翼区前长(WFL)、翼区长(WL)和最大厚度(MST)可以代表矢耳石尺度特征,背区夹角(DA)和翼区夹角(WA)代表矢耳石角度特征。DL与MST的关系可用指数表达,叉长(FL)与DL间可用多项式表达、叉长与WFL和矢耳石重量(OW)间可用逻辑斯蒂克模型表达。随叉长增加,矢耳石核心向背区、侧区和吻区方向移动。对不同DL组的DA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DA在DL为500~700 μm间出现生长波动,结合FL与DL之间关系,认为大眼金枪鱼初次性成熟时DL为600 μm左右,叉长在80~130 cm之间。
周 斌 , 张 敏 , 邹晓荣 , 陆奇巍 , 吴〓超 , 晋伟红
2012, 21(5):892-898.
摘要: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9-10月以及“开富”轮2011年8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44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雌鱼卵巢进行组织学切片与观察。结果表明:(1)智利竹鱼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其中第2时相核膜外出现透明层,第3时相胞质中形成大量卵黄颗粒和油滴,第4时相核膜开始溶解并且能观察到精孔结构,第5时相成熟卵粒与滤泡膜分离;(2)卵径分布图显示,Ⅳ期卵巢中有各种不同卵径的卵粒,并且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峰;(3)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产卵类型属于分批非同步型;(4)从8月底到10月初是智利竹鱼性腺发育高峰期。
2012, 21(5):899-905.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建立及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其中主要包括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在水产品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在用于降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可能引起风险的杀菌新技术方面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在比较分析了我国国内与国外风险评估研究差距的基础之上,对未来我国风险评估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饶 涛 , 张 勇 , 杜 霞 , 张 洋 , 贾 睿 , 陶 妍 , 何培民
2012, 21(5):906-910.
摘要: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 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 1,DTX1)的检测方法。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经正己烷脱脂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以50%(体积分数)乙腈水(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OA和DTX1在25~400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OA和DTX1最低定量限(LOQ, S/N>10)分别为5 μg/kg和1 μg/kg。样品平均回收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应用该检测方法研究了利玛原甲藻(Pivrocentrurn lima)产生的DSP毒素在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累积与排出规律。结果表明,DSP在文蛤体内积累迅速,摄食48 h,贝类肌肉中和消化腺中的DTX1含量即超过了食用安全限量。文蛤消化腺中的毒素含量大约是肌肉中的10倍。经96 h排出实验,贝体内的DSP毒素排除量大于80%。
2012, 21(5):911-916.
摘要:从上海地区富含油性的土壤中,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以罗丹明B为指示剂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得到产脂肪酶菌株51-43。通过对51-43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18S rDNA特征片段比较分析,初步确定51-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51-43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 2.35%,小麦粉1%,K2HPO4 0.1%,MgSO4·7H2O 0.05%,CaCl2 0.01%,NH4Cl 1%,Tween-80 0.5%,橄榄油 1%,pH 7.0。此培养基在28 ℃,16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 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19.28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2.21倍。
2012, 21(5):917-922.
摘要: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坚船利炮”的方式一度显示了西方海洋文明的强势。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统治者一直将海洋当作对外防御的天然“长城”。海洋从来没有被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考虑范围。鸦片战争后,如何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执行什么样的海洋战略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变的近代思想家,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并力图从不同的方面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海洋文明强盛的根源。魏源吹响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角,主张改漕运为海运、发展海商、巩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掌握海权,期望中国通过发展海洋文明而成为一个能够足以“制夷”的“海国”。魏源的“海运—海商—海防—海军—海权”的“海国”理念标志着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觉醒。随着西方海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国人的海洋意识逐渐从增强“海上力量”过渡到争取“海洋权利”的转变。
2012, 21(5):923-928.
摘要:本土化战略是跨国经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人力资源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跨国经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有多种动因:吸引当地人才以降低经营成本;减少文化摩擦以促进文化融合;满足消费需求以拓宽销售渠道;改善与东道国关系以提升企业形象。跨国经营企业在实行人力资源本土化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难题:母公司的价值观贯彻问题;本土人员的归属感提升问题;人力资源本土化中的程度把握问题;人才争夺中的东道国支持问题。为了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管理活动,跨国经营企业在推行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时,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创新继承母公司价值观;稳步推进人力资源本土化进程;联合培养东道国优秀人才;合理制定薪酬制度体系。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邮编:201306 传真:021-61900229
电话:021-61900229 E-mail:xuebao@shou.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5 网站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9084417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