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日本沼虾太湖和鄱阳湖群体及其F1的遗传结构分析

      2011, 20(3):321-327.

      摘要 (3541) HTML (0) PDF 1.52 M (2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日本沼虾太湖、鄱阳湖两个野生群体及其双列杂交的F1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用引物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7.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8个,大小在112~427 bp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93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913 4。2个亲本及4个子代组合的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在0.020 5~0.042 7之间,基因流(Nm)数值在5.607 5~11.957 0之间,表明日本沼虾组合间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P(太湖♀?鄱阳湖)组合与PT(鄱阳湖♀?太湖)组合,TT(太湖♀?太湖)组合与TH(太湖亲本)组合,PP(鄱阳湖亲本)组合与PY(鄱阳湖♀?鄱阳湖)组合分别先聚在一起,之后是TP,PT,TT,TH组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PP,PY组合聚合在一起。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组合的观测杂合度有明显提高;杂交组合与其它组合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代与母本的遗传结构更相似。本试验通过杂交来分析亲本及子代各个组合之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日本沼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鲢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特征分析

      2011, 20(3):328-335.

      摘要 (3104) HTML (0) PDF 1.62 M (2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磁珠富集法筛选鲢(Hypophthalmichtys molitrix)的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分子标记。提取鲢血液大片段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进行酶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收集400~900 bp长度的片段,构建鲢全基因组PCR文库,用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TGA)8、(CAG)8以及(AGAT)6进行筛选,磁珠富集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获得含有微卫星的单链序列;将这些序列通过PCR扩增,连接pMD 18-T载体,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获得微卫星文库;再用γ-32P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探针进行二次杂交筛选,获得1 758个阳性克隆,选择测序348个克隆序列中,共含有280个微卫星座位,其中完美型167个(59.64%),非完美型28个(10%),混合型85个(30.36%)。Primer 3.0软件设计60对引物,并用珠江水系的野生鲢群体对引物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其中22对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和多态性,可作为鲢种质评价等遗传分析的工具。

    • 基于D-Loop序列的罗非鱼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2011, 20(3):336-341.

      摘要 (3343) HTML (0) PDF 833.74 K (2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D-loop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7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902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22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24.94%。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降低趋势,F0、F6、F7、F8、F9分别为0.074 02、0.068 72、0.064 15、0.049 52、0.044 55。多态位点比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逐步纯化。选育基础群体F0与F6、F7、F8、F9之间的遗传距离呈增大趋势,表明较短时间内的人为选择可以造成与长期地理隔离效应相当的群体遗传分化。

    • 三角帆蚌AMP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研究

      2011, 20(3):342-349.

      摘要 (4265) HTML (0) PDF 1.20 M (2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研究材料,根据实验室构建的三角帆蚌cDNA文库中已标注的EST序列, 利用RACE克隆了三角帆蚌AMP基因的cDNA全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为970 bp,5′端非翻译区123 bp,3′端非翻译区5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00 bp,共编码99个氨基酸,包含一段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为10 924.7 u。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存在明显的跨膜结构和疏水区。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theromaci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高为56%,而与贻贝等中发现的抗菌肽defensins、mytilins、myticins和mytimycins相似度较低,推测属于抗菌肽theromacin基因家族。Jpred3软件对三角帆蚌AMP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在第2~22、57~62氨基酸残基处存在α螺旋,因此,三角帆蚌的AMP蛋白是包含跨膜螺旋的膜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功能及三角帆蚌病害防御奠定了分子基础。

    • 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2011, 20(3):350-357.

      摘要 (3423) HTML (0) PDF 1.10 M (2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 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WY和ZWG群体外,ZYC、ZNY、ZNT、ZQJ、ZHW、ZHS 和ZLP浙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而ZWY、ZWG群体与FZW、FMT、FSD、FSJ、FBZ、FXT、FCC、FSJ 和FXW 9个福建群体聚类在一起,因此推测浙江的ZWY、ZWG群体可能来自福建,揭示在缢蛏的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引苗现象。

    • 海水盐度对鹿角海萝孢子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2011, 20(3):358-362.

      摘要 (3289) HTML (0) PDF 767.06 K (2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海水盐度突变对鹿角海萝孢子、孢子发生体和盘状体的影响。释放于盐度为31的鹿角海萝孢子分别移入不同盐度海水(16、21、26、31、36、39)中进行附着及培育30 d;鹿角海萝孢子发生体(孢子在盐度为31海水中附着24 h)和盘状体(孢子在盐度为31海水中附着5 d)则分别移入不同盐度海水 (10、16、31、52、57)中培育20 d。结果表明,鹿角海萝孢子附着、生长发育和存活的最合适盐度范围为26~36;孢子发生体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16~31, 存活合适盐度范围为16~52;盘状体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0~31,存活的合适盐度范围为10~57。这些结果表明孢子不同萌发阶段对海水盐度突变的适应性不同。实验结果为鹿角海萝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了参考。

    • 鼠尾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 20(3):363-367.

      摘要 (4280) HTML (0) PDF 891.60 K (3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高温胁迫对不同规格褐牙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1, 20(3):368-373.

      摘要 (3441) HTML (0) PDF 827.86 K (2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5 ℃为对照组,设置28 ℃、30 ℃、32 ℃为高温胁迫组,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高温胁迫对2种规格(实验I和实验II)的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水温25~30 ℃时,褐牙鲆几乎不死亡;水温达到32℃时,褐牙鲆的成活率显著下降,2种规格鱼在32 ℃下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2)两种规格鱼的生长性能受水温影响显著,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Oneway ANOVA,P<0.01);(3)相同温度条件下,实验Ⅰ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实验Ⅱ(P <0.05),饵料转化率则实验Ⅰ显著低于实验Ⅱ(P< 0.05),表明规格大小对褐牙鲆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32 ℃可能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上限温度,高温胁迫和规格大小显著影响褐牙鲆的生长性能。

    • 瓯江光唇鱼的卵巢和卵母细胞发育研究

      2011, 20(3):374-381.

      摘要 (3225) HTML (0) PDF 2.38 M (2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

    • 千岛湖大眼华鳊年龄、生长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2011, 20(3):382-391.

      摘要 (4080) HTML (0) PDF 1.63 M (2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 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1477(t+2.8540)],Wt=249.38[1-e-0.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 cm、73.13 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 870~18 665粒,平均6 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 粒/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 粒/g,范围为38~215粒。调查期间,雌、雄鱼性腺成熟系数9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2.85%、12.56%,表明9月也可能存在一个繁殖高峰。其1~4龄个体体长年增长量、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生长而下降,对应其个体体重年增长量、瞬时增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丰满度在3月达到峰值。根据拐点体长、体重可知,目前存在过度捕捞的状况,应限制4龄以下个体的捕捞,有利于该物种自然资源的保护。

    • 聚β-羟基丁酸酯对卤虫幼体的强化作用

      2011, 20(3):392-398.

      摘要 (3586) HTML (0) PDF 1.27 M (2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 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 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

    • 气相色谱法测定南美白对虾中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方法的研究

      2011, 20(3):399-404.

      摘要 (3586) HTML (0) PDF 880.01 K (2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测定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七氟菊酯等10种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有机溶剂提取后,先采用乙腈饱和的石油醚除脂,再通过Florisil层析柱净化,最后利用GC-ECD同时测定七氟菊酯等10种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残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 ng/mL~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51;在南美白对虾空白样本中加标浓度为2 μg/kg、10 μg/kg、20 μg/kg 3个水平下(七氟菊酯对应为1 μg/kg、5μg/kg、10 μg/kg)相应的回收率在78.0%~110.0%之间,日内精密度为4.0%~12.0%(n=6 ) ,日间精密度为2.3%~12.0%(n=3);按照10倍信噪比计算,七氟菊酯的检测限为1.0 μg/kg;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的检测限为2.0 μg/kg。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适合于测定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残留。

    • 黄鳝藤黄微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1, 20(3):405-411.

      摘要 (4003) HTML (0) PDF 1.11 M (2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82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44913)。该序列经RDP (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数据库在线Classifer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球菌属细菌。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M1)与微球菌属的藤黄微球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藤黄微球菌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唑啉、羧苄西林等18种药物敏感;对复达欣中度敏感;但对萘啶酸、加替沙星、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耐药。

    • 吕四渔场黄鲫耳石形态及日龄分析

      2011, 20(3):412-416.

      摘要 (2969) HTML (0) PDF 879.85 K (2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9年5月在吕四渔场单桩张网采集的231尾黄鲫幼鱼,对其耳石形态和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耳石全长范围为1.88~4.91 mm,平均3.75 mm;耳石重量范围为0.8~13.7 mg,平均6.4 mg。黄鲫耳石全长和叉长拟合生长方程为LOA=2.6322 ln(L)-8.2612。耳石全长与耳石重量关系式为WO=0.196×LOA-2.6186。黄鲫年龄范围为60~258 d,优势年龄组为90~150 d,占总体的69.5%;叉长与年龄拟合线性生长方程为L=0.2034×A+69.12。孵化日期为1月至3月,主要集中在2月份,占总体的83.6%。

    •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个体与耳石间生长关系研究

      2011, 20(3):417-423.

      摘要 (13021) HTML (0) PDF 975.11 K (5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耳石各形态参数与胴长(ML)关系显著(P<0.01),其中背侧区间长(DDL)、耳石总长(TSL)与其相关性最大。耳石生长存在两个阶段,当ML小于26~30 cm时,其耳石生长迅速,之后耳石生长减慢。在生长过程中,耳石背区长(DL)、吻区内长(RIL)、DDL生长快于TSL,背侧区夹角(DDA)、吻侧区夹角(RDA)、吻区夹角(RA)则随着ML的增大出现减小趋势,侧区、吻区形态变化显著(P<0.05)。耳石形态先于生长速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各形态参量发生显著性变化时间不同,但形态特征变化主要发生在ML为23~29 cm个体中,之后趋于稳定。耳石生长及形态显著性变化与茎柔鱼栖息水层改变相关,茎柔鱼与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相符。

    • 两种延绳钓钓具大眼金枪鱼捕捞效率的比较

      2011, 20(3):424-430.

      摘要 (4252) HTML (0) PDF 994.27 K (2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延绳钓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效率,有助于提高CPUE标准化的精度、减少非目标鱼种的兼捕。2009年10月-12月,在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海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使用传统钓具和试验钓具。根据各深度段内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渔获率(CPUE)估计其栖息地偏好指数,利用“确定性栖息地模型”估计捕捞大眼金枪鱼的有效努力量,应用T检验分析该海域延绳钓试验钓具和传统钓具的捕捞效率,对钓具的改进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试验钓具的名义CPUE大于传统钓具的名义CPUE,两种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明显小于各自对应的名义捕捞努力量,且存在显著差异;(2)试验钓具大眼金枪鱼的捕捞效率高于传统钓具;(3)当以大眼金枪鱼为目标鱼种时,建议使用试验钓具,以提高捕捞效率;(4)不同的钓具对同一鱼种的捕捞效率不同,大眼金枪鱼在不同深度段的分布可以估计其环境偏好和钓具的捕捞效率,“确定性栖息地模型”可用于CPUE的标准化以提高有关鱼种资源评估的精度。

    • 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2011, 20(3):431-436.

      摘要 (3026) HTML (0) PDF 1005.04 K (2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我国休闲渔业产品品牌战略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关系到休闲渔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它是休闲渔业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基于品牌战略视角提出了发展休闲渔业的新思路,即通过对休闲渔业品牌形象的设计,运用一系列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打响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前来观光、休闲和娱乐,从而提高休闲渔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我国休闲渔业品牌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从经营者、消费者和全局角度讨论了构建我国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不仅有助于经营者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产品差异化,扩大经济收益,还有助于充分挖掘当地“鱼文化”,提高休闲渔业的文化品味。另外在帮助消费者进行择优选择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我国休闲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我国休闲渔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又从定位生态品牌、整合现有产品、确保品牌质量及突出“鱼文化”、巩固“乡村性”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指出构建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 枸杞岛海域春季异养浮游细菌和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初步研究

      2011, 20(3):437-444.

      摘要 (3691) HTML (0) PDF 1.27 M (2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查明海藻场和贻贝养殖场中均以γ变形菌为优势种的异养浮游细菌发挥不同生态作用的环境条件是否相同,以2009年5月底栖海藻和养殖贻贝快速生长期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枸杞岛海域表层水体异养浮游细菌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春季异养浮游细菌在海藻场海域、贻贝养殖区海域和过渡海域丰度均值分别为1.60×108个/L、1.21×108个/L和1.56×108个/L, 水平分布为海藻场高于过渡区域高于贻贝养殖场, 且藻场中细菌数量约为贻贝场中的1.33倍。海藻场中异养浮游细菌与叶绿素显著正相关,与铵盐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这主要归因于大型海藻主要利用硝酸盐而浮游植物与细菌共同竞争铵盐,导致铵盐浓度降低,铵盐成为影响异养浮游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过渡海域异养浮游细菌和铵盐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有机碳呈正相关;贻贝养殖区中细菌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不明显。因此,叶绿素、铵盐、溶解有机碳是枸杞岛海域春季藻场内外海域制约异养浮游细菌现存量的重要控制因子。

    •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2011, 20(3):445-450.

      摘要 (3524) HTML (0) PDF 976.45 K (2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8年对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进行了3个航次的理化因子和生物资源调查,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根据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认为影响这一海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总无机氮、水温和透明度。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牟勒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的分布与磷酸盐密切相关,这些优势种在鱼礁区和对照区数量上的差异导致了鱼礁区浮游植物数量要高于对照区。

    • 滴水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2011, 20(3):451-456.

      摘要 (4012) HTML (0) PDF 913.86 K (2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对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及pH、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步回归多元线性方程。结果显示:2009年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52.97±28.32) mg/m3,变化范围为(0.5~139.5)mg/m3,4-6月出现峰值。站点Ⅲ与站点Ⅳ、Ⅴ、Ⅵ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极显著,站点Ⅰ与站点Ⅵ的差异极显著,其他各站点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水质因子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监测站位,对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影响的水质因子各不相同,逐步回归方程的入选因子也各有差异。取对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lg(YChl.a)与lg(X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g(XTN/TP)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建立的相关方程分别为:lg(YChl.a)=2.146+0.530lg(XTP),lg(YChl.a)=2.017-0.275lg(XTN/TP),该方程较逐步回归方程在实践中更有指导意义。

    • 圆明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水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2011, 20(3):457-461.

      摘要 (3563) HTML (0) PDF 739.94 K (2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环境治理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投放食藻虫控藻,提高水体透明度,继而采取以恢复沉水植被为重点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食藻虫控藻引导水域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在以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圆明园凤麟洲于2007年9月至11月,方河、鉴碧亭、玉玲珑馆3个景观水体于2008年4月至6月分别实施了食藻虫控藻引导的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修复过程中与实施后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有极大改善。修复后,水体浊度仅为1~2NTU,COD为6~11 mg/L,TN为0.28~0.98 mg/L,TP为0.019~0.044 mg/L, Chla为2.1~8.5 mg/m3。与修复前相比,浊度、COD、TN、TP分别下降了74%~99%、63%~87%、77%~85%、77%~85%,水质从V-劣V类改善为II-Ⅲ类。

    • 柠檬酸和琥珀酸提取牡蛎匀浆液中镉的研究

      2011, 20(3):462-467.

      摘要 (3386) HTML (0) PDF 776.02 K (2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琥珀酸和柠檬酸提取牡蛎匀浆液中的镉,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有机酸的pH对牡蛎匀浆液中镉的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和时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因有机酸类型不同而有差异。琥珀酸提取镉的最佳条件如下:时间为2 h,温度为35 ℃,酸浓度为0.02 mol/L,料液比为1∶15,pH为2.0;柠檬酸提取镉的最佳条件如下:时间为2 h,温度为35 ℃,酸浓度为0.04 mol/L,料液比为1∶15,pH为2.5。在最佳条件下两种有机酸对牡蛎匀浆液中镉的提取率达到90.2%~91.8%。

    • 论公共管理视角的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

      2011, 20(3):468-473.

      摘要 (2780) HTML (0) PDF 1.11 M (2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管理类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从事公共管理的行为方式以及对自己管理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当前以行政权为核心概念的传统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公共行政范式向公共管理范式的转向,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需要重构符合公共管理实践的课程知识体系。从分析逻辑上看,公共管理角度建构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如何从公共管理视角认识行政法?公共管理活动所要依据的基本行政法律制度有哪些?哪些行政法知识构成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用的知识?据此,公共管理视角的行政法学课程知识体系应当是由行政法基础论、行政法主体论、行政法行为论、行政法监督论、行政法救济论等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五个知识模块有机结合而成的。其中,行政法行为论是贯穿这一知识体系的理论主线,其他理论知识是行政法行为论的支撑性教学内容。

    • 我国水产高等教育的百年沿革与战略转型

      2011, 20(3):474-479.

      摘要 (3405) HTML (0) PDF 991.34 K (2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初,为维护海权,清政府、国民政府先后学习日、美等国经验,开始发展水产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水产学院等若干所本科水产学府从1952年起陆续建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习苏联水产高校经验,奠定中国水产高等教育的主要格局。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水产高等教育取得很大成就,为中国水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世纪末,为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水产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现代海洋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的水产高校先后更名为海洋大学,由单科性水产高校转型为综合性海洋大学。水产高校更名为海洋大学,促进了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有效构建海洋高等教育体系,今后海洋高等教育宜走高起点、国际化办学之路,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进一步优化海洋高等教育结构,以及在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构建三方良性互动机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